李楚材诗书永留香 宋连庠 |
|
◆ 宋连庠 墨宝传情久,诗人结缘深。在我琳琅多彩的藏品中,有直条一幅,是老教育家、海上名师、格律诗人李楚材先生(1905-1998,江苏常熟人)86岁时,应我之求,冒暑以劲美秀雅的行书,于1991年夏赠我的,写的是曾发表于《夜光杯》上的一首情深意长,对仗工整的七律(见图):“教师久被誉园丁,慧剑须磨愿作硎。华屋奠基深挖洞,夜空方位仰繁星。励徒拼搏烧红烛,自我牺牲化草萤。甘为人梯度孺子,工程旨在塑心灵。”诗人对作为“人类的灵魂工程师”的孺子牛的广大园丁,进行了由衷的赞颂,并殷望老师们能像“燃烧着的红烛”与“磨砺慧剑的硎(磨刀石)”那样,富有“自我牺牲”的献身精神。诗书双美,意味悠长! 楚材先生长我24岁,本乃师辈之人,然蒙先生厚爱,以忘年交相许。十多年前,我应邀常去襄阳南路先生小楼,品茗赏画,谈诗论书,情趣相谐,其乐融融。有一夜,楚材先生还兴致盎然地邀我同去观赏尚长荣与言兴朋合演的历史京剧《曹操与杨修》…… 李楚材早年在“晓庄师范”学习,生活。深受陶行知(1891-1946)办学思想与高尚人品的熏陶,并赢得陶先生的器重。陶行知在为李楚材所著《破晓》一书的《序》中说:“《破晓》不是写真,而是传神”,让自己“感到楚材的心灵和晓庄的精神在纸上的活跃”,“从这里面可以看出一个一贯的人生观,这个人生观是什么?是诗,在晓庄一切诗化:困难诗化,所以有趣;痛苦诗化,所以可乐;危险诗化,所以心安;生死关头诗化,所以无畏。这是建设的达观主义,也可以说是创造的乐天主义。”陶行知的赞语,足见晓庄师范对李楚材的人生观及其后来的办好学校,具有何等深远的影响! 抗战期间的1943年,楚材接办“位育(校名典出《中庸》‘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学”。当时敌伪统治极严。酷爱古典诗词的李楚材,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上宣传爱国主义思想,特别在语文课时,引用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陆游的《示儿》等充满爱国激情的诗词和人民抗击侵略的英雄事迹,以激发莘莘学子的爱国赤忱。 李楚材怀有真善美的心灵。有其于1991年5月19日发表在《夜光杯》上的小诗《迎麻雀》为证:“窗开一任雀来临,墙角袋中跳跃寻。啄米叽叽欢小唱,爱听都市自然音。”唱出了一位耄耋老人对自由飞临小屋墙角,一边啄米一边“叽叽小唱”的“都市自然音”的无限慈爱之心曲。 楚材先生羽化登仙迄今已近十年。灯下细赏其墨宝,诗幅中仿佛又映出诗翁慈蔼暖人的音容笑貌,不禁使我从心坎里升起一股情味悠长的清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