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世界第一流大学” 赵鑫珊 |
2006年11月10日,我应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的邀请,做了一次有关一流大学的讲演,历时两个小时。 我的主要思想和观念都是从古书中借来的。这叫“活学活用”。比如: 人有气质,大学也要有气质。 世界一流大学气质应富有“四文”(天文地文人文神文)气派或精神。 这猛志常在的气质、气派应体现在多数教授和学生(尤其是博士生)身上。 大学气派是许多教授和学生气质的集合。 我想起“王”这个汉字。 三横分别为天文、地文和人文。一竖为神文。 用神文把天文地文人文串起来,便是一个“王”字——这是我对“王”理解和解释。 能串起来才是一流大学。串不起来就不是。基本上可以串起来,一流大学便算基本建成。串的本领不小。串,谈何容易!串,是种哲学创造活动。串,就是把科学、艺术和哲学统一起来。 世界一流大学要有“王”者气魄、风骨和气度。一流大学理应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感情宝库。所以是个“王”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