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苦 周志俊 |
媒介炒大腕儿买车,报端屡见不鲜,可艺人的清苦,怕笔墨不到,嘴上也很少挂起。 我是上世纪50年代走过来的,走过清苦长长的雾道,等到阳光来临,我已像汉代的颜泗,“臣已老矣!” 那时演一场,每晚两角夜宵,不过心态倒也平衡,大小演员一律,角儿和龙套平行,比起解放前也好得多多。记得旧时舞台上两个演员PK打叶子,观众在台下数数,“一、二、三……”一个数到五十几个停下来了,另一个还在翻,观众只长长叹口气:“那个少吃半碗泡饭!”果真在台上出汗的人回家只能吃泡饭!公子和小姐落难,在台上讨饭,观众把成把的铜板往台上扔,演员把席子挡住,检场急忙拉大幕,这些钱给谁?角儿是拿包银的,这些钱是给拿份子少的演员,作为贴补。梨园公会设有义坟,过年过节有义演,就是救济这些清苦的艺人,可他们在台上一丝不苟,史坦尼说演员进入后台,别把泥土带进去,我们这些艺人早就做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