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2007·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特别报道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美丽足球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光荣册
 第B17版:中秋特刊
 第B18版:中秋特刊
 第B19版:中秋特刊
 第B20版:中秋特刊
 第B22版:中秋特刊
 第B23版:中秋特刊
 第B24版:中秋特刊
第B22版: 中秋特刊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9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秋最著名的3个传说


  1.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有个人叫后羿,同情受苦百姓,拉开神弓,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他因此受到百姓的爱戴。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王母娘娘,向她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药后能即刻升天成仙。后羿舍不得撇下美貌的妻子嫦娥,就暂把不死药交给她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不料被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狩猎,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等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自知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时她当机立断,打开百宝匣,吞下不死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她牵挂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悲痛欲绝,仰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他发现今天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朝月亮追去,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思念妻子,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在香案上摆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她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便在民间成为风俗。

  2.吴刚折桂

  相传月亮上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树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3.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得十分严密,传递消息非常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到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将军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地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用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的如圆盘,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相关链接

  唐明皇游月宫

  盐城民间传说,古代帝王习惯在春季二月十五早晨祭太阳,秋季八月十五晚上祭月亮。达官文士跟着效仿,此俗也逐渐传入盐城民间。于是在盐城每逢中秋就有了祭月、拜月、赏月的风俗。

  这与唐明皇游月宫之说有关。相传有一年八月十五夜里,唐明皇梦见他在道人陪伴下沿着道人的拐杖开辟的道路,飞向月宫。两人走到宫城门前,顿觉寒气逼人,香气扑鼻。门前一棵大桂花树下,一只白兔在捣药,门头镶着写有“广寒清虚之府”六个大字的巨幅匾额。他们进了广寒宫,在雕梁玉柱的大厅里,嫦娥命宫女捧上可口的仙饼让客人品尝,几百名仙女则翩翩起舞。梦醒后,唐明皇赶紧命手下的人记下月宫里的曲调, 经整理,便成了流传民间的《霓裳羽衣曲》,也有了形如圆月的“月饼”。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