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杨贵妃为月饼定名 |
月饼,历史悠久。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出现糕饼铺。但“月饼”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却直到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才出现。那时,它只是像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起来,寓意家人团圆。 据说,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拿出圆饼,笑指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又有传说云,唐玄宗时期,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说出“月饼”,从此“月饼”一词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至于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直到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多起来了,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供月月饼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最初在家庭制作,清朝记载有制作方法。之后渐渐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馅料越来越考究,外型美观,月饼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