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近三个月发现急性流行性结膜炎七百多例 适逢开学,高度警惕“红眼病” 施捷 |
本报讯 (首席记者 施捷)9月份仍是本市“红眼病”的高发季节!尽管传染病监测报告数据已明确显示,全市急性流行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在过去的近3个月内“疫情持平,均为散发,没有局部流行”,市卫生局今天却再度警告适逢新学年开始的各级学校:高度警惕“红眼病”,努力保护师生健康。 这也是继今年7月初向全市医疗机构发出严格控制扩散传播的通知之后,有关部门第二次就“红眼病”作出专门的疾病预防提示。 医院有监测 据称,自6月15日至9月5日,设在本市眼耳鼻喉科医院、市六医院、市眼病防治中心等11家医院的监测点,共发现“红眼病”患者713例,其中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8例;全市同期共传报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37例。“红眼病”总体疫情较往年持平,且均为散发病例,全市没有发生局部的流行。 而与此同时,全国今年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人数较去年明显上升,近期还在外省市部分地区出现了“红眼病”的流行,并且大部分疫情发生在学校。 人群易感染 “红眼病”传染性很强,其中的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为我国法定监测传染病中的丙类传染病。由于“红眼病”的潜伏期很短,起病急,人群普遍易感,发病集中,加上正值开学之际的9月份仍处在高发时节,卫生行政部门的疾病预提示,当是提醒各级各类学校重视“红眼病”问题,争取做到防患于未然。 专家来支招 有关眼科专家则更为学校和家长支招说,如果学生出现短时间内眼红及有明显的刺痛、异物感、烧灼感、畏光、流泪等眼刺激症状,并有片状结膜下出血等症状,一定要安排他们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治疗,同时做好隔离工作——“唯此,才能防止‘红眼病’的传播与蔓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