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与追问 王雪瑛 |
回忆是一种力量,温暖而柔韧地构筑起一座桥梁,带着我们从过去到现在。时光飞逝,岁月流转,我们的人生搭上了时光的飞车,一幕幕地迅疾地上演着,变换着,我们的灵魂,需要依靠回忆的呼唤,紧紧地追上来,跟上身体的脚步,跟上生活的脚步。唐颖的长篇小说《初夜》,让我们看到了回忆的力量。 小说以倒叙的方式展开主人公心蝶有关青春期的记忆。那是灰暗的年代里,色彩绚丽的一幕:童话书中的亲王和公主出现在现实中,他们在游行的敞篷车上风姿绰约,心蝶和拥挤的人群目睹了公主的美艳,瞬间心蝶完成了对性别的觉醒:女性的服饰、女性的美貌、女性的魅力成了她青春期开始的标志。 十九岁的心蝶和邻居兼同学的阿三已经交往一年了,一个在农场,一个在工厂,他们的“书信恋”,难以安慰他们悸动的心。借着要去苏州把妹妹接回家,他们来到陌生的水乡。没有陶醉和投入,初夜就这样在水乡简陋的招待所里草率羞耻地结束了,一个少女的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就这样完成了,而且被迅速地掩饰在一个需要掩饰的少女的身份里,压抑在一个正在成长的女性的心理中,慢慢地变成她生命河床里黑暗泥泞的空洞,在风平浪静的背后,隐藏着人生重大的变数。 唐颖在小说中渐渐展开心蝶日后的人生:悔婚、北漂、结婚,成为电影研究生,剧作家,来到大洋彼岸……就是为了揭示被日常生活覆盖的初夜在她的人生选择中看不见的力量;黑洞造成的旋涡影响着她情感一次次地漂移。 已经人到中年的心蝶依然把情感生活视为生命的意义,而丈夫李成,似乎完成了由爱情向事业的重心转移,心蝶选择到美国做访问学者,就是给自己的情感寻找新的方向。她与阿三有了足够的时间沟通,然而他们的电话常常以吵架结束,残存的情感经过了20多年的阻隔,有多少疑问需要化解?海参是心蝶情感生活中的重要角色,他似乎比心蝶更懂得她自己。漫漫的长夜,内心的孤独和焦灼,似乎只有他的电话可以化解,她内心的隐秘和暗流,只有他懂得倾听。遗憾的是当她终于知道了海参对自己长达二十多年的暗恋后,海参的生命也已经走到了尽头。 唐颖通过李成、阿三、海参这三个异性来展现心蝶的情感空间,分析心蝶的个性侧面。李成的到来仿佛就是为了改写她有关初夜的阴暗记忆,他聪明地选择了自由的空间,果断地挥洒着他奔放的个性,让心蝶体验到的是超越平庸的飞翔感,然而婚姻的开始,却也是爱情的下滑;阿三与心蝶的每一次相逢都是对她日常人生的破坏,让我们看到了她冷静、理智的外表下,内心的狂野和激情。然而破坏之后的建设、给予和理解是多么困难,以阿三的个性是无法胜任的;海参深深隐藏的感情,让他疑似一个旁观者,其实他是一个迟来的给予者,由于他人生的提前谢幕,让心蝶的情感世界出现了一个无法弥补的空洞。 就这样,唐颖以倒叙和回忆的手法,让我们看到了心蝶生命的绵延,从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她的人生穿越了一段段历史的隧道,我们从她每一个未完成的情感境遇中,看到了她不放弃的生命追求。可以说不完满是她真实的人生,不放弃就是她真实的性格。 如果说心蝶的性觉醒和整个时代性别压抑的矛盾,造成了她疼痛惊恐的初夜记忆,唐颖揭示了处在性别压抑的年代里,女性真实的生命体验;那么心蝶从青春期到成熟中年的经历,唐颖记录了在不断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女性对情感的追寻与追问。这是一个更为开阔,更为深入的问题。这是一个正在沿着她的人生不断展开的问题。回忆是唐颖开始小说创作的原始动力,而回忆与追问的结合才是她发展情节、分析人物、构建小说的方式。 虽然唐颖没有采用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叙述,但是她深入人物的内心,展现分析她的欲念、困惑、冲动、激情,追踪她个体从青春期开始的历史。显然关于心蝶的成长记录,不仅仅是一个女性的成长经验,唐颖的写作超越了“个人化写作”的局限,关注了女性的成长与社会氛围、时代背景的关系,正是她对女性经验丰富细致的书写,让我们看到了女性从“一间自己的房子”到一种自己的视角之间的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