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上海地产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美丽足球
 第A18版:女足世界杯专版
 第A19版:女足世界杯专版
 第A20版:女足世界杯专版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A25版:股市分析
 第A26版:广告
 第A27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8版:公众服务
 第A29版:求职
 第A30版:求职·培训留学
 第A31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A32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我家厨房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4版:汽车·车情车趣
 第B15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6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广告
 第B22版:天天搜楼
 第B23版:上海地产
 第B24版:上海地产
  
2007年9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001号”每天处理6起纠纷
——杨浦区延吉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杨伯寿的故事
倪颖 邵宁


  作为上海市001号首席人民调解员,75岁的杨伯寿从事调解工作至今已是第14个年头了。在过去的13年里,老杨一共受理纠纷2677起,调解解决2674起,调解成功率高达99.89%。

  走进控江七村33号的“杨伯寿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大大的“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启示标语。杨伯寿说:“这是我在调解各类矛盾纠纷中得出的经验!”

  轻伤不用进法庭

  2005年9月,就学于杨浦区某医药技术学校的学生小顾和小赵,因发生口角动起手来,结果致小赵的鼻梁骨被打折,还出现了明显的移位。小顾因为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区公安分局取保候审。杨浦区司法局将这起轻伤案移交到杨伯寿的手中。

  小赵的母亲刘女士坚持要让小顾“吃官司”,眼见12月16日就要开庭了,杨伯寿找到刘女士。他一次、两次、三次巧妙地运用“劝说法”:“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前途,退一步海阔天空啊!”小赵母亲的情绪终于稳定了下来,愿意接受调解。

  经杨伯寿不断劝说,最终双方达成协议,以小顾一次性给予小赵3万元补偿了结。“如果案子走入常规司法程序,小顾很有可能被判刑,那么今后读书、就业、出国都会受到一连串的影响。”杨伯寿说。

  杨伯寿首创的“轻伤不上法庭”调解模式,如今已在全市推广。

  7元钱化解纠纷

  王先生家新安装了一个橱柜,为了方便开门,便把原本向内开启的门改成了向外开。但由于共用走廊十分狭窄,一旦王先生开门,就影响了隔壁邻居李先生的正常出入。两家为此闹上了法庭,法院将这一案件委托杨伯寿进行调解。

  接到案件后,老杨先到实地做了一番考察。他发现,公用走廊只有110厘米宽,这扇门的宽度为90厘米,而一个人正常进出至少需要35厘米。因此,每当门开直的时候,李先生根本无法进出。随后,杨伯寿回家又仔细研究,还请来工程师一起商讨。终于,他们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在门后设置一个开关,使门开到50厘米时自动固定。“这个装置的成本只需7元钱,而且这样一来,王先生家的门不用重新改装,李先生家人也可以自由进出了。”

  总结“十字”工作法

  从事调解工作以来,老杨受理纠纷的记录本已经记到了第12本。“现在我每天基本上要处理6起纠纷,接待20多个人。”老杨翻着记录本告诉记者。

  杨伯寿退休前从事的是经济协作工作,那他又是如何练就调解这身本领的呢?

  老杨告诉记者,每天的午休时间,他总要准时收看电视法制节目。他说:“把实际案例和法律条文结合起来,知识学得就会更扎实,调解技巧掌握得就会更丰富。”

  杨伯寿说,调解有三个原则:首先,要在法律范围内;其次,要双方自愿;最后,要自觉履行。在调解工作中,老杨还总结出“一听、二看、三问、四细、五准、六劝、七签、八督、九访、十记”人民调解“十字工作法”,并编辑出版了《人民调解工作艺术——杨伯寿工作法》一书。

  实习生 倪颖 本报记者 邵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