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四支乐团本周起在沪连续举行音乐会,然而—— 中国乐团为何难以赴海外巡演? 杨建国 |
9月14日到9月17日四天,来自欧洲的德国柏林交响乐团、荷兰博拉邦爱乐乐团、西班牙爱乐乐团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将先后在沪举行4台音乐会。与圣诞、元旦期间大批外国乐团趁着假期来到中国演出不同的是,9月中旬,正是欧洲各乐团和剧院年度音乐季即将开始之际,巡演正如NBA的“季前赛”一样,是为了让演奏员们尽快进入状态。近年来,欧洲大批职业乐团对中国市场产生了极大兴趣,在年度音乐季中安排了中国巡演,而国内音乐界人士和乐迷们难免会冒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很少有中国乐团赴国外巡演?” 主流市场 游离于外 其实,这些年来,中国的乐团也经常到世界各国去演出。不过,欧洲的乐团来华作商业巡演,各地都有演出公司或剧场承担吃、住、行和出场费用,乐团只要准备好曲目,打点好行装,就可以轻松上路。中国的乐团除了进行国家间的文化交流项目,如要出国作商业巡演,首先面临的就是是否会有外国演出商承接的问题。 上海交响乐团总经理陈光宪告诉记者:“欧洲各国的音乐厅和剧院,都有自己的演出季计划。受邀的音乐团体去演出,不必操心经费和上座率问题。但是,至今我还没听说过中国乐团被欧洲著名音乐厅邀请举办演出季内的音乐会。”由于难以进入演出季演出,因此,虽然中国乐团也时常到海外演出,但大多游荡于主流市场之外,很少引起真正的关注。 经理人才 严重匮乏 如今,国内许多乐团实行了年度音乐季,但由于体制的原因,中国的乐团一般很难与海外的国际演艺经纪公司签订常年合约来委托演艺代理权,因此,跨国巡演困难重重。中国爱乐乐团曾于2005年在北美与欧洲作为期40天的巡演,乐团总监余隆为此四处奔波寻求赞助,最后才找到一家国际著名经纪公司来帮助完成这次浩浩荡荡的中国音乐之旅。 按照目前的状况,国内任何一家乐团如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来举办跨国商业巡演,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上海歌剧院院长张国勇认为:“国内优秀演艺经理人才的匮乏,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乐团的生存空间。”这些年来,在各地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关心下,国内的音乐团体建设逐渐正规,但是,大多数乐团只能在本地举办音乐会演出,没有谙熟市场与音乐知识的经理人才来穿针引线,连全国巡演也很难举行。 演奏实力 尚需提高 国际经纪机构与国外著名剧院,必须通过高水准的商业运作来保证自己的品牌质量和观众群体的欣赏利益,中国乐团要进入他们的邀请名录,需要凭借演出实力和独特的节目。目前,进入欧美一流名团的大批华人演奏家已经用他们表现告诉人们:中国人有能力成为交响乐的出色诠释者。然而,国内的乐团整体水准参差不齐,实力普遍不强,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国内不少乐团进步迅速,也时有超水平发挥,但即使在拥有多支管弦乐团的上海,人们在有些音乐会上,还能发现提琴拉空弦、铜管吹冒泡以及指挥乱舞棒的低级失误。 有一次,一家跨国经纪公司的高级职员来沪出差,晚上买了票去听音乐会时,在一部钢琴协奏曲中发现了指挥让乐队的音量压过钢琴琴声的现象,他有点不解地问记者:“这是经常发生的事吗?这种水准的乐团,谁敢邀请他们去海外巡演呢?” 本报记者 杨建国 评论 07091212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