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香的“维纳斯”前沉醉 ——今起在上博展出的普拉多博物馆藏艺术珍品赏析 林明杰 |
| ||
| ||
|
难得一见的西方古典艺术大师的绘画作品今起与上海市民近距离接触,《从提香到戈雅:普拉多博物馆藏艺术珍品展》今起至11月12日在上海博物馆展出。 相距咫尺 细细品味 中国公众或许更加熟悉梵高、莫奈、毕加索等近现代西方艺术大师的名字,然而这次我们看到的却是更久远的提香、丁托列托、鲁本斯、格列柯、委拉斯开兹、戈雅等西方古典绘画大师的作品。国内美术学院的学生甚至老师,以前或许只能在书籍上了解这些西方美术史的“先贤”,而今天,我们却可以与他们的真迹相距咫尺,细细品味。 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说,展出的52幅油画,是16世纪到18世纪西方绘画史上经典,从中可以感受到文艺复兴的气息。 收藏这些作品的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博物馆之一。 人性关怀 隐隐透露 从展品中可以发现,意大利文艺复兴影响之巨大。尽管当时的这些画家多为教廷和王室服务,但他们的作品已渐渐挣脱宗教和宫廷绘画的刻板整肃,隐隐透露出对人性的关怀。如在16世纪的格列柯的《耶稣抱十字架》中,耶稣一副悲悯的神情,双眼仰望苍天,含着晶莹的泪花,与其说是神,不如说更像一位悲天悯人的人间圣贤。而提香的《沉醉在爱和音乐中的维纳斯》,美丽的维纳斯裸身侧卧在软榻上,竖琴琴师边弹琴边回首看着维纳斯的身体,小爱神亲昵地搂着维纳斯,在她的耳边说着悄悄话……这场景令神性退到了画外,仿佛贵族闺阁内荡漾着春意。难怪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件作品带有“明显的情色倾向”。 “再现真实” 画技惊人 在绘画技巧上,当人类尚未发明照相技术前,“再现真实”责无旁贷地成为“头等大事”。这也是人类绘画艺术发展史中相当重要的过程。看了埃斯皮诺萨的《葡萄、苹果和洋李》,不由得令人惊叹其画技逼真之程度,与后来的照相技术相比,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那葡萄和洋李晶莹剔透,连表面上的糖霜也清晰可见,简直令人垂涎欲滴。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当时西方艺术家对光线、色彩、造型以及颜料等方面的细致探究,而这种精神似乎正与在西方崛起的科学精神一脉相承。 在抵达“逼真”之境的过程中,真正的艺术家还有更高的艺术追求。从鲁本斯的《农神吞噬其子》中可见,画家不仅具有高超的写实技巧,而且追求笔触表现力,使其绘画更具动感和生命力。 戈雅作品 风格多样 探索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戈雅大概最具代表性。本次共有戈雅的5件油画展出,分别是《阳伞》《捉迷藏》《飞翔的女巫》《波旁小王子唐卡洛斯马里亚伊斯多》和《死去的野鸡》。戈雅画风多样。他的众多作品透露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以及其他一些现代绘画流派的端倪。同时,戈雅还是热情的爱国者、反封建斗士、同情劳动人民的民主主义者。他在艺术上创造了与学院的古典主义毫无共同之处的崭新风格,并蕴涵对社会的批判精神。难怪有评论认为“近代欧洲绘画是从戈雅开始的”。 古典艺术大师作品让我们感受到,艺术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程是休戚相关的。本报记者 林明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