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 都 会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双流专刊·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美丽足球
 第A18版:美丽足球
 第A19版:美丽足球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上海地产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投资理财
 第A31版: 广 告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广告
 第B12版:好吃·吃遍中国
 第B13版:好吃·饕餮四海
 第B14版:好吃·酒旗茶垆
 第B15版:好吃·调味金指
 第B16版:好吃·月饼专版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专题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上海地产
 第B25版:广告
 第B26版: 广 告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上海地产
  
2007年9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钧瓷拍场攀新高

张海国

  ■ 元钧窑天蓝釉碗
  ■ 北宋钧窑天蓝釉鼓钉洗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之一的钧瓷,始于唐,盛于宋,它的窑址在河南省禹县神垕镇一带。相传禹县曾是夏禹的都城,当时在禹县北门的钧台举行过盛大的集会,钧窑因而得名。

  俗话说:“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一千多年来,钧瓷所以名扬中外,是与它独特的色彩和神奇的工艺密切相关的。据资料记载:宋代官、汝、定、哥诸窑瓷器“皆系单纯色,或专造白瓷,或造青瓷,偶尔间或他色。而钧瓷则别具一格,专造彩色,五色灿烂,艳丽绝伦。”

  近几年来,钧瓷的拍卖行情表现不俗,不断攀登新高。2004年11月18日,天津国拍一件高11cm的元钧窑鸡心水盂以83600元人民币成交;2005年3月30日,纽约佳士得一件直径18cm的宋钧窑碟以595,440元人民币成交;2006年6月14日,上海敬华一件直径25.6cm的宋钧窑葵口洗以3850000元人民币成交;2006年11月28日,香港佳士得一件直径25.7cm的北宋钧窑天蓝釉鼓钉洗以1526400元人民币成交。

  钧瓷在造型上端庄浑厚,古朴文雅,线条明朗,雕塑别致,颇有独到之处。在釉色上,钧瓷别树一帜,属“窑变”釉。它在烧炼过程中,巧用火焰促成釉质在窑火中产生化学作用,使入窑烧成的器物,无论在釉色上还是在形态上,都出现令人难以预料的变化,故人称钧瓷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而且无一雷同。其大部分产品的釉色是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浊光釉,蓝色较深的称天蓝,较淡者称天青,更淡的称月白。釉色中尤以铜红的绚丽多彩,引人入胜。如海棠红、朱砂红,以及玫瑰紫、丁香紫等等。由于釉层在干燥时或烧成初期发生干裂,后在高温阶段釉料流动填补空隙,形成了如同“蚯蚓走泥”般的纹痕,这种缺陷美是鉴别的特征之一。更为奇妙的是经过窑变,形成了幅幅奇异的自然图景。诸如雨后天晴、高峡飞瀑、翠竹生烟、仙山琼阁、星辰满天、焰火怒放等。可谓观之如景,景随人意。古人用“高山云雾霞一朵,烟光凌空星满天,峡谷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这样动人的诗句来赞誉钧瓷色泽的丰富多彩。

  20世纪70年代,河南省考古工作者在禹县八卦洞窑遗址进行发掘时,清理出窑炉、作坊、灰坑等遗迹,以及大量窑具、素烧胎和许多花盆、盆奁、洗、尊等瓷器残片,釉色有玫瑰紫、海棠红、天蓝、天青、月白等多种色调。这些出土钧瓷碎片的造型、釉色、烧制工艺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宫旧藏钧窑盆、奁、洗、尊等陈设瓷完全相同,从而证实了禹县八卦洞窑址是北宋晚期专烧宫廷用瓷的官办窑场。当时,在制作工艺上力求完美,不惜工本,精益求精,可谓“百里挑一二。”

  钧瓷当时为何生产如此多的花盆呢?这与宋徽宗赵佶爱好花草有关。赵佶一方面是位书画大家,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昏庸的皇帝,在他统治北宋的25年间(公元1101--1125年),他重用奸臣蔡京、童贯等人,在政和七年(1117年)命人在皇宫内人工堆起一座万岁山。周围10余公里,山上修筑亭台楼阁,山下开挖池塘,大量的钧瓷花盆就是用于此山中放置花木所用。《汴京遗迹》一书内有如此记载:“四方花竹奇石,咸萃于斯,珍禽异兽无不毕有。”

  五彩缤纷的钧瓷,为以后的元、明、清各代高温颜色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海国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