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独奏音乐会 杨永康 |
日前我收到张奕明的一短信,应邀参加上海交响乐团周末室内音乐会他的钢琴独奏音乐会。我高兴,期盼,并伴有一丝迷惑。我记得张奕明是1999年上海市大同中学毕业,而后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在高考前夕的学校音乐会上,他与学校交响乐队合作,完整演奏了钢琴协奏曲 《黄河颂》。那场演出给全校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高三(1)班的,我教高三(4)班,他还记得我?交大理工科毕业生现在还在从事音乐工作? 周五晚,我去湖南路上海交响乐团演奏厅,我进去时演奏厅几乎坐满了中外音乐爱好者。我打开节目单看到,“旅美青年钢琴家张奕明2006年赴美国, 在东北伊利诺依大学跟从Prof. Mikhail Yanovitsky 学琴”。今晚演出的是三部大作品,贝多芬的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作品58号;舒曼的C大调 幻想曲,作品17号;斯克里亚宾的升F第四钢琴奏鸣曲,作品30号。今天的主持人是位上了年纪的音乐人,他用中英文交替介绍独奏者张奕明,以及他演奏的作品分析,曲目难度大,有特色。张奕明还是那样子,中等个,鬈鬈的头发,戴着金边眼镜。充满活力和音乐的灵感,他对三位音乐大师的作品理解深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的演奏时而活泼,流畅,时而充满激情,铿锵有力,时而深情满怀,柔情似水,听众的情感随着美妙的旋律跌荡起伏,完全融入到音乐作品的意境中了。听众的热烈掌声又让张奕明加演了两首曲子,最后一首是中国作品《春江花月夜》。有一次,他在美国演出时也弹奏了《春江花月夜》 ,演出后,一位上了年纪的古典音乐道行极深的美国乐迷惊叹道,斯克里亚宾的作品诚然美妙,然而它更具有青年人的气质。而《春江花月夜》这首古老东方作品,其意境要高过斯克里亚宾许多,是在飞机上看底下群山的感觉,是中国国画的境界。目前张奕明在上海以及芝加哥等地经常有独奏、室内乐及伴奏等演出活动。他用智慧和灵感的琴声,传播着东西方文化。 音乐会在热烈掌声和美丽鲜花中结束。而后我与张奕明和应邀来的几个同班同学聊了会儿。张奕明告诉我,之所以请老师来有两个原因,其一,虽然你没教过我班,但你解答过我学业上的问题,使我很清楚,留下很深印象;其二,对我音乐上的鼓励,始终激励着我。那还是在高三高考前的那次演奏钢琴协奏曲 《黄河颂》,由于高考即将来临,面临学业和方方面面的压力,演出获得成功。我很欣赏他的演出,欣赏他的艺术天赋和才华,我祝贺他演出成功,我们也聊了艺术和学业间的问题,也交流了我喜欢的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我们当时聊得很开心。没想到,随意的一次聊天,多年后还给学生带来激励。我希望张奕明在艺术的田园里不断耕耘,硕果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