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 都 会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双流专刊·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美丽足球
 第A18版:美丽足球
 第A19版:美丽足球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上海地产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投资理财
 第A31版: 广 告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广告
 第B12版:好吃·吃遍中国
 第B13版:好吃·饕餮四海
 第B14版:好吃·酒旗茶垆
 第B15版:好吃·调味金指
 第B16版:好吃·月饼专版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专题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上海地产
 第B25版:广告
 第B26版: 广 告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上海地产
  
2007年9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茶里茶外
茶之水的故事

心田


  文 / 心田

  国人饮茶,向来都很看重煮茶之水。称“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可见,饮茶,择水、辨水,很为重要。

  在古人辨水中,至今仍然流传着两个这样的故事。

  进士出身的张又新,对茶事颇有研究,他的《煎茶水记》中,引述了楚僧的《煮茶记》中记载的这样一个故事。

  唐代宗时期,湖州剌史李季卿在赴任时路过扬州,偶与陆羽相逢。那时,陆已是人们公认的茶神,李很倾慕陆,便邀请陆一起到扬子江驿站吃饭。席间,李说,陆君善茶,已是天下闻名,扬子江之水,也是天下闻名,今天“二名”相聚,可谓千载难逢,岂能虚度?于是,他命随军中的一位可信之士带瓶坐船去取南零之水。陆羽不想扫兴,也备好煎茶器具,等候水至。没多久,军士取来水。陆羽用勺取水,看了一下后便用勺扬了扬水说,此水虽是江水,但却不是南零之水,应该是临岸的江水。李季卿看了军士一眼,军士急说,此水是我划船取来的,有多人看见我取水呢。不少人也为军士作证。陆羽没接话,默默地将瓶水倒出,倒至一半时忽然停住,又用勺取水扬了扬说,这才是南零之水呢。取水军士惊骇,下跪说,其实我的确是取了南零之水,可船行回时摇晃得厉害,瓶里的水洒了一半,我怕您嫌水少,于是就在江岸边将水盛满。您的鉴别力真神,不愧为茶神。

  李季卿与宾从数十人眼睹陆羽如此神功,人人都大为骇愕。

  在古人辨水之中,还流传着王安石与苏东坡的故事。

  话说苏东坡从黄州回京待职。行前,他突然想起相爷王安石托他带些三峡中的中峡水回来煮茶。于是,他特地准备了瓮器。船行至三峡时,苏东坡见两岸美景无比,就思考着作一篇《三峡赋》,由于结构欠佳,他写不下去。加上连日劳累,不觉睡去。因苦苦构思写文章,苏东坡忘了叫人在中峡打水。当他醒来时,船已过了中峡,行至下峡。苏东坡即吩咐船家,将船开回中峡,他要取中峡之水。船家说,老爷,三峡相连,水如瀑布,船如箭发,若回船便是逆水行驶,用力甚难,且又只能日行数里啊。苏东坡自知困难重重,便问,此处可否停船,有居民否?船家说,船至归峡,山水之势渐平,没多远,就有市井街道。苏东坡停船后,对船家说,你上岸去看有年长知事的居民,唤一个上来,不要声张。船家领命,上岸没多久,就带一个老者上船,苏东坡问,三峡之中,哪一峡水最好。老者答,三峡相连,并无阻隔,上峡流于中峡,中峡流于下峡,日夜不断,一样的水,难分好歹。苏东坡暗觉有理,于是叫手下将下峡之水,满满地汲了一瓮,用柔皮纸封固继续上路。

  苏东坡一回到京城,就带着那瓮蜀水去见相爷王安石。相爷见苏东坡带来蜀水,很是高兴,亲自以衣袖拂尘,打开纸封。命童儿茶灶中生火,并取白定碗一只,投阳羡茶一撮于碗里。待水煮至起蟹眼,急取起倾入。其茶色半晌方见。相爷问,此水何处取来?苏东坡说,巫峡。相爷说,真是中峡之水?苏东坡说,正是。相爷说,又来欺老夫了,此水乃下峡之水,如何假名中峡?苏东坡大惊,急述说老者之言,说三峡相连,一样的水,晚生误听了,实是取了下峡之水,老太师何以辨之?相爷说,这三峡之水,出于《水经补注》。上峡水性太急,下峡水性太缓,惟中峡缓急相伴。太医乃名医,知老夫乃中脘变症,故用中峡水引经。此水煮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今见茶色半晌方见,故知是下峡之水。

  苏东坡想不到相爷的茶艺如此之高,只好认错谢罪。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