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美丽足球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阳光特奥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A25版:上海人家
 第A26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职场方圆
 第A29版:上海地产
 第A30版:上海地产
 第A31版:上海地产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教育
 第A36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7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8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9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40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现代家居
 第B15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广告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3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4版:天天搜楼
  
2007年9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炷焚膏

潘华信


  时代进步,社会安定,国人的寿限较以前是大大的提高了,以上海为例,1949年前市民平均不足40岁,而今已增寿到了八十上下,可谓耄耋之年了,五十余年的发展而能取得这样的成果,在历史上是一个奇迹,一个不可思议的飞跃。

  然而,有一点是令人惋惜和悲怆的,在举国寿限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名人陨落、精英早凋的报道陆续不断见诸媒体,与蓬勃的时代精神显得有点格格不入。原因是复杂的,有先天遗传基因缺陷的因素,更有后天长期各种不良生活方式方法的刺激和影响,其中有一点往往相同,即过分的身心疲惫、严重的超支透支则是普遍的共性现象,中医有小炷焚膏的养生观点,在今天颇不乏现实意义。初唐名医孙思邈说:“人生大限百年……如膏用小炷之与大炷。”指的是等量的烛膏,倘制成大炷燃烧,瞬即膏竭火灭;如改成小炷来燃点,则光焰熖荧荧,久长不熄。用烛膏比喻人生,再确切也不过了,它告诫世人,对于人身的精华物质,如心血、肾精、肝阴、胃津等要小心将养,日用消耗宜细水长流。唐代天才诗人李贺,殚精竭虑,潜心诗歌创作,只活了短短的二十七个年头,从此产生了沥血呕心的典故,这就是大炷焚膏的恶果。

  有关小炷焚膏的具体内容,孙思邈提出十二少:即少思、念、欲、事、语、笑、愁、乐、喜、怒、好、恶。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它几乎不可能做到,领会其意而能付诸实施的,我认为有重要的两点:心宜宁静、动不过量。心宁静不是遁世绝俗、离开现实,应理解为热爱生活,不妄贪求。宁静可以致远,淡泊有利养生,俾血气流通、阴精聚存,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在今天的社会竞争氛围中,多一分宁静和从容,增一分散淡与闲适,我想都是十分必要的。

  小炷焚膏与运动健身并不对立,只是小炷焚膏所主张的动是因人而异的适量的动,孙思邈说:“养性(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劳,强所不能堪耳。”小劳与大劳我们可以理解为小炷与大炷。人们往往只注意到运动带来的益处,而远未认识到超负荷运动对身体的损害,它损伤关节,加重脏器缺氧,甚至造成功能衰竭,以致猝死,这对于长期坐办公室一时心血来潮去参与剧烈运动的人们来说,具有警示作用。

  小炷焚膏的运动,我以为散步最为合适,傍晚在林荫道上,迈开双腿散步一小时左右,风雨无阻,坚持下来,其作用不可小觑,它能舒筋强骨,流通气血,补益心、肺,是任何滋补品所替代不了的。古人常有遐思企盼,时光停留,人生不老,李贺《苦昼短》:“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这是虚无缥缈的迷梦,费思量,招不得,而现实生活中的青春常驻,我认为就是始于足下。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