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体育新闻
 第A09版:美丽足球
 第A10版:美丽足球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B06版:证券·服务指南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 · 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 · 典藏鉴赏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 · 创意设计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2007年9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双鞋 那碗面

孙 雯


  一切的荣耀都是过眼云烟,但往事并不如烟。我的记忆停留在那一双鞋、一碗面的温暖细节。

  我的世界杯之旅是从一双旧球鞋开始的。1991年第一届世界杯前夕,我第一次见到只在画报上见过的阿迪达斯专业足球鞋。那时运动员的装备是规定要收回的,我们新人在一堆旧鞋里挑选合适的球鞋,心中那个兴奋劲儿甭提了,一双双刻满战斗印记的球鞋让我们爱不释手。还记得我在少体校踢球那会儿,国内还没有外国品牌的专业足球运动鞋,能穿上宣传画上那一双双漂亮的球鞋成了每一个球员心中的梦想。周围一起踢球的小伙伴每个人都曾在练习本上无数次地画起三叶草,互相攀比着谁画得更好。时隔多年,当我拿到阿迪达斯用我的脚模为我度身定制的球鞋时,我依然能回想起当年那双旧球鞋带给我的满足和快乐。

  1999年“铿锵玫瑰”扬威美国玫瑰碗足球场后,我们享用过数不清的庆功宴,但那一年最难忘却的“人间美味”却是一碗世界杯时吃的辛拉面。在美国比赛,所到之处,华侨都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菜肴,唯有那一箱箱的辛拉面是我们主动开口请人帮忙购买的。辛拉面火辣的味道比牛排、羊排这些西餐可口多了,赛程刚过半,我和很多队友一样早把面吃个精光了,于是挨个敲门去巡视搜货,可惜大家都对辛拉面如视珍宝,没吃完的早被藏起来了,一句“没有了”就把我们这群饿狼拒之门外。我至今仍回味那股辣劲,和那年球场上,中国女足火辣辣的球风。自从那届世界杯,全世界都认识了中国女足。原本安静的训练场,突然之间涌入了NCC、BBC、ABC等外国赫赫有名媒体的长枪短炮,除了拍摄训练,还硬是要我唱了一首《风中之烛》。很多人记得当年那个小女孩在弄堂里顶足球砸碎邻居家玻璃的广告,而我更记得那次世界杯前拍广告时,我从早到晚拍摄甩头攻门,把脖子扭得够呛,听说在广告里面只出现了几秒钟的镜头。而我母亲至今仍对那个广告持有保留意见:“你小时候要是踢坏了人家玻璃,早就窜个没影了。”

  说来不信,做球员那么多年,我最幸福的时光,不在“玫瑰碗”,也不在世界足球小姐颁奖的现场——葡萄牙的阿尔加夫深藏着我最幸福的回忆。“阿尔加夫杯”被誉为“小世界杯”。2003年的阿尔加夫杯决赛场上,我们对阵老对手美国队。那是一个只能容纳一两百名观众的小球场,没有球迷,观众席上坐着的,是比赛完等待颁奖的各支球队。当我在比赛进行到70分钟时被替换下场,我第一次听到了来自场边各个国家观摩队员的掌声,那一刻是最值得骄傲的,对我来说同行的肯定胜过一切的赞美词。

  参加前四届女足世界杯时,我是红花,别人是绿叶。在我的书桌下仍然压着一张在1999年女足世界杯决赛的点球大战时,站在门前准备罚点球的宽幅照片。那年的我们青春无悔、活力向上,但有些记忆是不可复制的,生活也不只是世界杯。现在的我是一片坚强的绿叶,不遗余力地宣传第五届在中国举行的女足世界杯,我也曾在武汉的球场边为中国玫瑰送上最真挚的呐喊:胜也爱你,败也爱你。

  上海市“十大杰出志愿者”名单日前揭晓,他们来自平凡的家庭,却都有一颗不平凡的热心,明起刊登一组《积小善而成大德》,听志愿者们说说心里话。责任编辑:徐婉青。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