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帕·纸巾·擤鼻涕 陈钰鹏 |
我国先秦时已有“巾”, 至东汉,“巾”的一种演变为手帕。1959年在新疆挖掘的东汉古墓中发现了蓝白印花手帕。汉乐府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有“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之句,此处的“手巾”其实就是擦眼泪的手帕。 在中国,手帕的用途主要是擦手、拭汗、擤鼻涕、包裹小物件、作女子的装饰品和定情物等。自明朝起,结为好姐妹的女子被称为“手帕姐妹”。在欧洲,手帕用途也大同小异。作为爱情的信物,这倒是古今中外对手帕的共识。难怪莎士比亚笔下的奥赛罗会中计,因为一块小小的手帕而怀疑妻子苔丝狄梦娜对自己不忠。西方男人用手帕主要在庄重的社交场合:西装的左胸袋插一块只露角的白色手帕。西班牙曾经出版过一份《手帕周报》,一周要闻,尽跃帕上,读后洗去文字,仍是一块实用的手帕。 公元1300年左右,佛兰德人巴蒂斯特·尚布雷生产了欧洲第一块用料子(织物)做的手帕。以后,手帕渐渐成为奢侈品。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于1453年规定,只有苏丹及他的亲信才能在公共场合佩带手帕,违者坐牢,情节严重者甚至要杀头。16世纪初,法国贵族开始用浸过香水的手帕,以区别于平民百姓;这种手帕叫“维纳斯手帕”。随着鼻烟传入欧洲,于是嗅帕问世,它同样是等级制度下的奢侈品。 直至20世纪,生产手帕的材料发生根本变化。1894年,德国格平根造纸厂老板克鲁姆发明了用甘油浸制的纸质手帕——纸巾,并获得皇家专利(专利号:81094)。35年后(1929年),纽伦堡联合造纸厂向帝国专利局申请“纯纤维素纸巾专利”,并推出品牌纸巾“得宝”(Tempo)。同年,美国金伯利-克拉克实业公司打出“克里内克斯”纸巾(Kleenex),并很快开发了“抽取式纸巾盒”。至今,以上两种产品一直是全世界占主导地位的品牌纸巾,只不过“得宝”的用户集中在欧洲,而“克里内克斯”的消费者则遍布美洲和亚洲。在国外,“得宝”和“克里内克斯”已成为纸巾的代名词(尽管“得宝”已于2007年换了主人)。 中世纪时期,欧洲人也是随地擤鼻涕的——先用手指,然后再用袖口抹一下。中世纪以后,稍有“进步”,平民百姓用吃饭的右手擤鼻涕;上流社会和贵族在吃饭的时候只许用左手擤鼻涕,而且只能用两个手指。欧洲最早开始用手帕擤鼻涕的是意大利,贵妇人常将昂贵的手帕挂在腰带上;可是连当时的法王亨利四世也只有5块手帕,后来路易十四才开始拥有较多的手帕。 今天,纸巾已经极为普及,全球几乎有90%的人在使用纸巾,乱擤鼻涕是绝对没有理由可言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