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体育新闻
 第A09版:美丽足球
 第A10版:美丽足球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B06版:证券·服务指南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 · 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 · 典藏鉴赏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 · 创意设计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2007年9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拥有万亩草场的新牧民

戴 平


  在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的大草原上,我遇见了蒙族牧民若吉德玛。这是一位近40岁的中年妇女,脸晒得黑黑的,露出一口漂亮的雪白牙齿。她告诉我,她家拥有1万亩地的草场,养了300多只羊、90只骆驼。一家拥有一万亩草场,真有点不可思议。曾在达茂旗当了六年的党委副书记副旗长、现任包头市政府副秘书长的王章先生告诉我:“达茂旗拥有1.66万平方公里的天然草场,现共有2000多名牧民,根据旗的规定:牧民养一只羊,旗里分配给他4亩草牧场(使用权),牧民最少拥有一百多亩草牧场。若吉德玛家处于达茂旗北部的边远地区,这里地广人稀,一平方公里只有5个人,因此给她一万亩草场,这还不是最多的,有的牧民还拥有二三万亩草牧场呢!”

  那么,若吉德玛是如何管理她家这一大片的“领地”呢?她告诉我,草牧场四周用木桩和铁丝网围起来。因为这里极少有外人来访,也决不会发生邻里纠纷。现在放牧,不需要骑马在草原上奔驰,家里买一辆摩托车,每天到牧场周围巡视一圈,看看水源能否得到保证,有没有野狼来袭击过羊群,晚上把羊群领回家就可以了。骆驼则白天自由地在草场散步、喝水、吃草,晚上也不必回家过夜。如果没有特大的自然灾害,牲畜的安全是完全靠得住的。

  我又问她:现在生活情况如何?若吉德玛告诉我,和十几年前相比,生活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她家现已结束游牧生活,造了200多平方米的房子定居。每年剪一次驼毛,收入有1万元;一年卖掉10只骆驼,有3万余元收入;一年卖掉100只羊,也有二三万元收入。去年,她还花了600多元买了一台风力发电机,照明、冰箱和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用电都解决了。日常生活的开支,也花不了多少钱。

  现在,她家最大的开支是两个女儿上中学的学费和生活费,一年每人至少要开销5000多元。其次是支付放牧的费用。她家雇用了一位工人骑着摩托车“放牧”,每月包吃包住,另给500元工资。牧工两三天用去一缸汽油,一月油费要用去近三百元。我给她算了一笔账,一年下来,除去吃用开销,可有二三万元的节余。这相对于过去逐水草而居、住着简陋的蒙古包的游牧民来说,生活是有很大的改善了。若吉德玛一家的现状,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后新一代牧民生活变化的缩影。2006年被评为“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旗”的达茂旗,果然名不虚传。

  王章先生还告诉我,从今年10月开始,为了保护大草原的生态环境,防止草原的沙化,这里将实行“围封禁牧”,退牧还草三年。为了不影响牧民的生活,达茂旗政府决定给每个牧民新盖360平方米的新住宅,包括圈养牲畜和堆放饲料的场所,每户牧民自己只需出5000元。由于有了相对集中的定居点,牧民们的用水、用电及牲畜防疫等,更有了保障。此外,政府还给每户发放一亩地5元的补助,这样一来,若吉德玛一家每年能得到5万元的补助,加上圈养每头牲畜的饲料补助20元,还有养老补助等,加上圈养牲畜的收入,每户牧民的收入比现在放养羊和骆驼还有提高。

  这又是我所意想不到的。如果没有建设新农村的富民政策,如果国家没有大的投入,若吉德玛是不可能过上今天这样富裕而安定的生活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