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彭德怀问题”牵连的开国将军 尹家民 |
11.有幸成为被“解放”者 对邓华的审讯、批斗越来越频繁,拷打和人格侮辱几乎成了家常便饭,并祸及家属。5月6日,夫人李玉芝和长子邓贤诗同时失去自由,分别被关押在他们所在单位,强令他们写交代揭发材料。四个未成年的子女,也被立了专案进行审查。连早已不在身边的工作人员谢秘书、王炊事员等,也不放过,也给以专案审查…… 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有一天,正在审案人员大喊大叫地审问时,突然一个军人走了进来,还向邓华敬了军礼,说:“邓华同志,我叫郑志士,第五十军副军长。”边说边扶起邓华,让他坐在刚才搬进来的沙发上,“党中央来电,通知你去北京开会。” 邓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耳朵,疑惑地看着这个自称副军长的人。 郑副军长将电话记录递给邓华看。上面明明白白写着:“请即通知邓华同志于10月11日来京,参加八届十二中全会。”看来是真的了,可邓华仍是奇怪:自己一个阶下囚怎么顷刻变成了座上宾? 后来才知道,在康生亲笔写的第八届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193人中,有88人被分别诬陷为“特务”、“叛徒”、“里通外国分子”和“反党分子”,并有“靠边站的尚未列入专案”的7人和“有错误的或历史上要考查”的29人。有“问题”的人占了大多数。根据党的组织原则,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要超过半数,会议才能有效。因而非“解放”几名中央委员不可。10月10日经毛泽东主席亲自指名,邓华有幸与张鼎臣、胡耀邦、范文澜等人一道,成为被“解放”者,而搭上了幸运列车。 全会在京西宾馆举行。邓华按照编定的座位对号入座。 毛泽东主持会议,邓华仰望主席台,心中仍燃烧着感激之情。他一到北京,就有人告诉他,是毛主席亲自指名要解放他的。他完全相信这一点,据谢秘书说,李井泉的秘书和赵苍璧的秘书都曾透露:“文化大革命”前在杭州一次会议上,毛主席曾经提议:是不是让邓华回部队工作。只是由于林彪持异议,未能成事。正在他浮想联翩时,他听到了毛泽东那浓重的湖南口音:“邓华同志来了没有?” 他立即应声起立,答道:“来了!” “好久不见了。在四川几年没有人说你不好。”毛泽东含笑说道,“不知道红卫兵把你关起来了。你就是跟彭德怀犯了错误,”毛泽东说得很轻松,“允许犯错误,允许改正嘛,改了就好了。”根据毛泽东的指示,邓华被“解放”出来了,重新担任四川省革委会生产指挥组副组长。 他虽是“解放”干部,待遇有所改善,但在林彪、“四人帮”肆虐年代,在“文化大革命”中,在1959年事件阴影依旧情况下,他的政治处境不可能根本好转。整他的专案组不仅未撤销,而且还在秘密搜集材料,也还有人散布流言蜚语中伤攻击他,遇有形势变化,他又得参加“学习班”,成为“运动”对象。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国各地的造反派组织纷纷成立,吉林省重工业厅的造反派也开始“夺权”,从厅到下边企业单位的各级领导都“靠边站”了。洪学智很不理解当时所发生的一切。然而,在那个“史无前例”的年代,想不通又能到哪里讲理去呢!尤其是受“彭案”牵连被降职到地方工作的,更是运动的重点,只有“低头认罪”的分。因此,“文革”不久,洪学智就失去了工作权利,被造反派看管起来,没有了人身自由。那些“小将”们对他说:你是彭德怀的黑干将,打倒在地还要踏上一只脚。后来实行军管,他仍是被管制的对象,仍然没有人身自由。造反派开会批斗他,让他揭发彭德怀的问题。洪学智说:“我跟随彭德怀在朝鲜战场几年,出生入死,我不知道他有什么问题。”造反派骂他是“三反分子”。 洪学智看了一眼骂他的人,心中的怒火突然蹿上来,大声说道:“我是三反分子,我一反封建压迫,二反帝国主义,三反国民党反动派。我跟着共产党闹革命,就是要造他们的反,推翻‘三座大山’,让人民过上幸福日子。”造反派被激怒了,大骂他态度不老实,又臭又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