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 二月河 薛家柱 |
|
18.联合当地丝商 目前,国际贸易的丝价行情:在湖州,当地上好的生丝,时价每担不过二两银子。洋商把生丝出口到英伦三岛,生丝价格竟达十一两白银,利润惊人。生丝在国外的工厂加工成绸缎,销往世界各地,利润更成倍增加。蚕丝成为洋商绸缎生产必不可少的原料,他们通过买办、掮客直接到产地收购原料,就是为了获取最大利润。据郭庆春打探到的消息,目前上海的出口贸易,以生丝为大宗,排在第一位。 王有龄是何等颖悟之人,当即表示:全力支持胡雪岩在湖州开办一家丝行;以官府名义,号召蚕农卖爱国丝,抵制洋商;立即发帖子,把湖州的丝商全请来,集合到你胡某人的旗帜下…… 湖州丝业的经营情况当时并不理想,本地丝商遭到冷落、挤兑,上海的洋商、买办资金雄厚,可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湖州的生丝市场几乎被洋人垄断,几年下来,当地的丝行纷纷倒闭。连 “丝业大王”、“湖州四象”之一的庞二爷,也陷入了困境。 胡雪岩决定联合当地丝商碰一碰洋商。 他们决定效法洋商,让丝业公会在湖州阜康钱庄存入大宗银钿。所有蚕农,年前都可以去阜康钱庄预支一定数量的银两,这叫定金,待明年春天养出蚕茧,再以生丝偿还。而且保证:湖州丝业公会的丝价,绝不会低于洋商,收购生丝的时间,也不会卡得那么紧。 这个效法洋商的处方,大有玄机,蚕农有钱过年,丝商明春得丝,双方得利,两全其美!而以丝业公会相号召,既可以把丝商团结起来,又可以把大小丝商的资金吸纳到阜康,大放定金,吸引更多蚕农。这样,明年春天就能更多地把生丝的主动权抓在手里…… 郭庆春对西洋经济是熟悉的,他替胡雪岩作了个小结:“既开丝行,又开钱庄。而钱庄在湖州大量吸纳现银,可就地购粮、买丝。再说王大人初到湖州,当然要征收钱粮,必将有大笔、大笔钱银解送省城。阜康分号帮他代理汇兑,又可以移花接木。收到现银了,就地购粮、买丝,运到杭州后,再脱手变现,解交藩库。你已具备西洋有些巨商的经营条件:有自己的银行,商业与金融紧密结合。” 胡雪岩听得哈哈大笑:“我不懂你那些洋道道,也没你说的那么玄,我是歪打正着,倒行逆施,中国商界一颗扫把星……” 丝业公会的告示贴出,年关本就拥挤热闹的湖州城,更加拥挤不堪了。 新开张的阜康丝行门口,黑压压的人头攒动,议论、打探之声,声声盈耳。 天气开始转暖,蚕种孵化在即,但丝商集结在公会麾下与洋商一搏的倡导,似乎并未引起积极回应。庞二爷有他自家的钱庄,而他预付给蚕农的定金似乎并不多。公会这个过于松散的联盟,届时根本就经不住洋商一击! 湖州丝业公会召开紧急会议,部署生丝收购事宜。庞二爷和胡雪岩这次是真正坐在同一条板凳上号令丝业。山羊胡子吉师爷受命宣传蚕农,并和尹麻子一道,在城乡各处设卡,阻止蚕农卖茧给洋商…… 郭庆春觉得湖州丝商掌控湖州生丝市场的氛围和合力已基本形成,决定先回上海,摸清今年生丝贸易的行情。 临行,庞二爷为这位不显山不露水的皇家子弟设宴饯行,并委托他调查一个人:庞氏集团在上海的总管朱福年。 “不瞒二位,我们庞氏经过十几年奋斗,在上海打下的基础还算深厚,丝绸、粮食、茶叶、南北货、钱庄、房地产,都有我们庞家的产业。朱福年具体只管庞氏的丝绸和钱庄。此人聪明、能干,是一个相当有本领的管事。就因为太聪明了,做起了场外生意,拿我庞某的银子,做起了纯属朱家的买卖。有关洋商到湖州乡下设庄直接向蚕农收购生丝,我也怀疑与他大有关系。这是我庞氏的最高机密,请小郭爷务必留心,他长于跟洋商打交道,应该属于你们那个圈中之人。” 胡雪岩好生惊讶:庞二爷到底是庞二爷,这头大象中的大象,坐镇湖州,遥控上海,行事何等有决断!单委托庆春调查朱福年,就不是一般人的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