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彭德怀问题”牵连的开国将军 尹家民 |
12.周总理找沈阳军区的领导问洪学智的情况 洪学智既是被批斗的主要对象,有时又被红卫兵拉到省里,作为批斗省里主要领导的陪斗。但洪学智的意志从未动摇,心中总想着,不管揪斗多么难以忍受,都必须挺住,坚持下去,终究有一天会分出个是非曲直的。况且,一个人死都不怕了,还怕遭批斗、受折磨吗?他暗下决心:你爱怎么斗就怎么斗,爱怎么批就怎么批,违心的话我不说,求饶的话我不讲,我就是要硬着头皮活下去,等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那一天!有一次他被揪斗,看到有一块牌子上写着侮辱他的话,一气之下,他把牌子踢出老远,也算出了一口恶气。 群众性的揪斗“走资派”告一段落后,“造反派”见从洪学智身上挖不出他们需要的东西,而且又“态度不好”,就想把他下放到农场改造,不让他“白吃闲饭”。他们把这个决定报告给上边,不知为什么上边没有批,把洪学智下放农场的事也就暂时放了下来。 有一次,有一位同志告诉洪学智,毛主席有一次见到韩先楚,问过他:“好久没有见到洪学智了,他到哪里去了?”韩先楚说:“我也很长时间没有见到他了,听说他在吉林。”毛主席说:“见到洪学智转告他,庐山会议他是个认识问题,没什么大不了的事。” 洪学智猜想,可能是毛主席的话让造反派的打算没有得逞。洪学智是党的八大的中央候补委员,在1969年4月召开党的九大之前,中央开全会他有时还能参加。有一次在北京开会,韩先楚把毛主席的话转告给他。洪学智当时挺激动:毛主席没有忘记我,而且认为我只是个认识问题。所以他就说:“请你们转告主席,我现在在吉林工作很好,学到了许多东西。”然而,毛泽东的话并没有改变洪学智的命运。大约在1970年年底,在一些人的纵容下,他还是被下放到金宝屯农场劳动改造,被安排在加工连,喂猪、喂鸡、磨豆腐、磨面粉等等,什么脏活、累活、苦活都得干。那时,他已接近60岁了,因为身体还好,个头又大,干活从不偷懒,一二百斤的粮食袋子扛在肩上就走。 在农场劳动,他虽然没有任何职务,但工资没有停发。他是行政6级(取消军衔时,上将都定国家行政5级,当时压了他一级),别说在农场,在吉林省也是最高的。那时候,由于搞“大锅饭”,生产处于停滞状态。大河没水小河干,多数人家的日子都过得很艰难,像他这样拿行政6级工资的,那确实算富裕的了。更何况,在农场劳动,又偏僻又闭塞,也没什么可买的。于是,不论谁有困难,他都乐意接济和帮助他们。 1971年9月13日,发生了“林彪事件”。此后不久,听说毛主席又一次打听洪学智的下落,问周总理:“洪学智现在搞到哪里去了?”周总理说:“在东北哪个地方。” 此后,周总理找沈阳军区的领导问洪学智的情况。当时他还在农场劳动改造,吉林省革委会的人听到这个情况,赶紧把他从农场调回到省里。在他要离开农场之前,省革命委员会派了几个人到农场,召集十几个人给他提意见,实际上就是发动人批判他。加工连的老孟说:“这个老头最好了,是大好人,我们没意见,要提意见我就退席。”加工连另一个人站起来,对着主持人说:“我们讲真话,好就是好,坏就是坏,我们对他没意见。”结果,让给他“提意见”的会没开成,早早收了场。洪学智从农场回到省里,省里的厅统统改为局了。省委决定,让他到石油化工局当局长,说吉林的化学工业有优势,要搞石油,搞化工。洪学智说:“到哪里都行,只要有工作干就行了。” 1976年,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但是省里不让统一组织悼念活动。洪学智与石化局其他领导商量:“不让统一搞悼念活动,我们局里自己搞,有什么问题,我一个人顶着,大不了再到农场去劳动改造。”这样,石化局组织了周恩来总理追悼大会,给周总理设灵堂,歌颂周总理的丰功伟绩。当时,在省直机关所属局中,石化局是唯一组织了悼念周总理活动的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