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真实的老上海 ——读邢建榕著《老上海珍档秘闻》 沈飞德 |
上海是近代中国的一个最特殊的城市,它在1843年开埠后短短数十年间,转眼由一个普通的滨海县城一跃而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近代化国际大都市。这个奇迹是怎样产生的?其中的风云变幻和曲折历程,令人着迷、玩味和值得探究。由此,近十多年来,以老上海为题材的书籍、影视作品等不断涌现,它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探究近代上海城市的历史发展,试图诠释久存人们心头的种种疑团。不过,就老上海的各类书籍而言,学术性与通俗性两者处理得恰到好处的书并不多见,从而难免给读者留下一些缺憾。近读由上海市档案馆编研部主任邢建榕著、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老上海珍档秘闻》一书(“上海书系”之一),深感作者以学术的眼光、生动的文字和鲜为人知的史料相结合,从一个个不同的侧面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的老上海。 历史档案具有史料性、原始性和内幕性的特点,该书作者20余年来从事历史档案的整理、研究和开发,在工作中以史家的敏锐眼光,善于从历史档案中挖掘那些有价值的材料,并用轻松活泼的文字,向人们解读老上海的“珍档秘闻”。读书中所收作者十多年来在《世纪》、《新民晚报》、《上海滩》等报刊上发表的40篇文章,内容涉及上海城市发展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每篇文章共同的亮点是以历史档案娓娓述说老上海的风云变幻和曲折历程,生动、有趣,读来轻松,既丰富知识,又引人启迪。例如《水电煤:上海城市近代化的推进器》、《电车里的上海世象》、《陈独秀的“刑事记录卡”》、《黄金荣写“悔过书”》、《杜月笙暮年客死香港秘闻》等等。即使是有些文章看来题材十分熟悉,像《出租汽车大王周祥生》、《老上海的足球运动》、《模特儿事件再回首》等等,因作者坚持以历史档案说话,故仍给读者有难得一见的新意。总之,读者通过一篇篇文章可以看上海的城市发展,尤其是看上海都市繁华背后的发展脉络,有助寻找一个真实的老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