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在社区推广普通话 王惜时 |
◆ 王惜时 在我家居住的周边,约有五六个居委会,经常通过拉线广播传达有关通知,这当然是桩好事情。但发言人往往习惯于使用浓重的上海方言,满耳朵都是“阿拉”和“侬”,无怪乎外来人员听不懂,心生反感。 上海的发展一日千里,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人们纷至沓来。尤其是2010年,上海将举办世博会,五湖四海、世界各地的宾朋都将来到上海,这就需要我们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推广普通话,加强人际沟通与交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隔阂和障碍。 有这样两个关于方言的小故事。一个是“孟良气走丹阳”,说的是孟良因为听不懂当地方言,一气之下忿忿地离开了丹阳。还有一个故事,说清朝雍正帝有次品尝潮州进贡来的荔枝,因为不知道如何吃,一口咬碎了荔枝核,顿时龙颜大怒,责骂来人,却不知人家早已告知其中有核,只是他听不懂方言罢了。可见,方言有时候欺客,有时候误事,还是推行普通话最好。 上海在推广普通话方面,这几年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在公共场所、服务行业,已经基本上推广开了。但是,市民相互间讲普通话的氛围,还不浓,尤其是在社区里。现在许多社区都是新旧上海人混住,要广播什么重要的事,理应请会讲普通话的人来,这也不费什么事。不仅如此,居委会作为政府伸向社区的“触角”,理应在社区推行普通话,居民们平日里直接接触较多,这恰恰是练习普通话的最好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