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见农民工子女学校“转正” 陈才 |
◆ 陈才 一开学,浦东新区大别山小学三年级的辉辉(化名)非常高兴,他回家告诉父母,教室的墙壁粉刷一新了!从新学年开始,这所学校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从原有的“简易办学点”转变为“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成为上海市首批“转正”的农民工子女学校之一,在校生将同公办学校的学生一样,享受免学杂费的待遇。 近年来,关于农民工子女学校存废的讨论一直存在。不可否认,在不少大城市公办学校和民办打工子弟校的生源基本是一半对一半,公办学校没有能力一下子接收这么多民工子女。农民工子女学校给流动儿童提供了一个受教育的场所,在很多方面适应了打工者的实际需要,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但是,许多农民工子女学校没有教育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教学质量不高,办学条件、校园设施也极其简单,有些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取缔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呼声此起彼伏。但除了简单取缔之外,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上海的“转正”之举,无疑为解决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上学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范本。 2007年,上海市教委将改善农民工子女学校办学条件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对办学条件较好、生源较集中的“简易办学点”,转为“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纳入教育统一管理系统。据了解,一旦转为“民办”,每名学生每学年可享受政府1900元的补贴,学生缴纳学费从原来每学期600多元减少到330元——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一种是简单粗暴地加以取缔,一种是创造条件让其良性发展,不同的做法,折射出了不同的执政理念,也测出了城市管理者是否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科学行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