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尖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上海地产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美丽足球
 第A20版:美丽足球
 第A21版:上海地产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 · 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校园内外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第A22版: 文娱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9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京剧院保留剧目《廉吏于成龙》昨晚在京展演
观众34次鼓掌叫好

杨丽琼

  ■ 《廉吏于成龙》已成上海京剧院保留剧目

  演出过程中,观众34次鼓掌叫好,谢幕时全场观众久久不肯离去……昨晚,作为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的12部展演剧目之一,上海京剧院保留剧目《廉吏于成龙》由京剧大师尚长荣领衔,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演出,再次让京城戏迷们过足了瘾。

  故事已不陌生    

  自2003年1月首演一炮打响以来,经过9个城市70多场公演和各地媒体的广为报道,《廉吏于成龙》的故事对于许多京剧爱好者来说已不陌生: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新任福建按察使后,发现前任官员草菅人命,铸成了一场所谓的“通海通贼”冤假错案,使当地上万平民锒铛入狱……于成龙不顾自身安危,挺身而出,坦诚相谏,最终使该案得以重新审理,拯救了百姓。该剧不仅荣获中国京剧节、中国戏剧节奖,还被列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

  演员配合默契    

  昨晚上场的尚长荣布衣草帽,不画脸谱,不挂髯口,没有水袖,不念韵白,却以炉火纯青的唱腔和精湛细腻的表演,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爱、两袖清风、傲然风骨的清官形象,赢得了观众的阵阵叫好声。他的“黄金搭档”、剧中康亲王的扮演者关栋天因身体不适,昨晚未能上场,但首次上台担纲扮演这个角色的一级演员、著名老生李军并没有令京城观众失望,他在剧中与尚长荣配合默契,高亢优美、大气磅礴的大段唱腔激起如雷掌声。

  观众好评如潮    

  坐在记者身旁的刘先生告诉记者,2005年《廉吏于成龙》在京演出时,因一票难求,自己非常遗憾未能欣赏到这部佳作。这次刚看了半场,就觉得该剧果然名不虚传,“一是该剧塑造的清官于成龙虽是300多年前的封建官吏,但至今仍有以古鉴今的意义;二是该剧从编、导、演到舞美、灯光和作曲,均为全国一流,不断地加工打磨,又使这部戏达到了传世经典的水平。”

  观众中有多位著名戏剧艺术专家。散场后,记者采访了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戏剧评论家龚和德,他说:“上海京剧院创排的《廉吏于成龙》是一出激活传统、融入时代、富有生命力的好戏。该剧没有随意美化古人,在舞台上树立这样的清官形象,是现实对历史的感应。”

  体现创新精神    

  该剧人物刻画有情有趣、亦庄亦谐,尽显京剧魅力,令观众兴味盎然。尚长荣的表演,既显示了上海京剧院的美学追求,也是京剧艺术融入新时代的鲜明标志。原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文化部原艺术司司长曲润海说:“这是一部很有震撼力和现实意义的戏。剧中人物不多,但非常集中;几场戏该大就大,该小就小,大场与小场之间过渡得很好;音乐和唱腔也设计得特别好,在保持传统京剧艺术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意识流、电影蒙太奇等手法也被大胆运用到了京剧舞台上。细节也选得很好,体现出上海京剧院的艺术创新精神。”

  据悉,《廉吏于成龙》今晚还将在北京展演一场。今年11月,该剧将赴湖北武汉,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上演出2场。

  驻京记者 杨丽琼

  (本报北京今日电)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