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武僧在沪御倭 朱少伟 |
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内,保存着一块明代万历九年(1581年)的珍贵石刻,上面有这样的记录:“先年,上司调遣寺僧随征……倭寇等,阵亡数僧。”此系指明代后期海防松弛,倭寇频繁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在来不及调集正规军的情况下,便征召地方武装助战,少林武僧毅然迅速奔赴前线杀敌。因而, 郑若曾的《江南经略》说:“癸丑之春,倭寇初至,世际久熙,无兵可御。操江都御史蔡公命少林僧天员领僧兵殄灭之。” 对于少林武僧在沪顽强抵御倭寇的经过,顾炎武的《日知录》称:“少林僧月空受都督万表檄,御倭于松江,其徒三十余人,自为部伍,持铁棒击杀倭甚众”;秦荣光的《上海县竹枝词》云:“山东应募少林僧,叶榭江湾敌队乘。七尺棍长卅斤重,战场陷阵勇先登。”《松江县志》载:“倭寇从上海解围逃窜至松江时,兵备任环率乡兵及少林僧兵追至叶榭马家浜,打了个胜仗,斩获颇多;又继续追击到五里塘和习家坟,连打三个胜仗。”《南汇县志》载:“1554年(明嘉靖三十三年)农历七月,倭寇再次进据川沙,撤民居为营,打算长期驻守下去。参将卢镗率外地调来的兵士前往攻打,结果中倭寇埋伏,几乎全军覆没。倭寇得势后,决定又一次侵扰南汇境地,此时适值少林寺僧兵前来增援,战倭寇于白沙湾。少林僧兵人数不多,却个个勇猛善战,竟奋不顾身地直捣敌营,毁倭寇停泊在岸边的舰船三艘,斩敌百余人,敌营大乱。”从这些叙述中,可以大致了解少林武僧英勇作战的实况。 少林武僧为消除上海一带的倭患,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明史·兵志》谓“ 倭乱,少林僧应募者四十余人,战亦多胜”,同时,又言“僧兵有少林、伏牛、五台” 。当年“僧兵”的来源虽不局限于少林寺, 但《吴淞甲乙倭变志》称他们 “俱持铁棍,长七尺,重三十斤,运转便捷如竹杖”,《明文海·僧舍利碑铭记》提及,最早战死的是了心、彻堂、一峰、真元等四人。清嘉庆《松江府志》载:“四义僧舍利塔在佘山之北,嘉靖癸丑知府方公廉所建。”在景色宜人的沪郊佘山顶巅,至今依然保存着一些石塔构件,有关部门已经对它们采取了保护措施。 现在,上海不仅仍流传着少林武僧抵御倭寇的民间故事,而且还有抗倭遗址可寻,如南汇的“御敌楼”、松江的“得胜港”等。驻足于那儿,会使人们情不自禁地想起昔日少林武僧与地方军民并肩战斗的情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