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风景 陈俊宇 |
画家宋玉明近年颇多海外游,然而让人羡慕的是:当其尽兴而归之日,正是画稿盈笈之时。万里游踪,行色匆匆,饱满的创作热情着实让人叹服。 宋玉明生于江南,自幼受教于父亲——山水画名家宋文治。秉前贤之余韵,每每多写春雨芳菲,笔下洋溢着江南的湿润之气,其画如其名:山明水秀、温润如玉,一派秀丽空灵的典雅气息。然宋玉明是不易满足的艺术家,上世纪80年代他移居深圳,这个新兴都市的快速发展,使他深切地意识到其处身空间的异彩纷呈,他以艺术家敏锐的触角对城市景观的表现作为自己山水画艺术的新一轮追求。自然/环境/城市——这一现代人文观念俨然是宋玉明艺术创作新的起点,而这次所见的新作可视之为他近年来在城市山水画创作的延续。 以中国山水画的形式来表现异域,是20世纪中国画发展进程中一个崭新的课题,李可染、关山月、傅抱石、亚明等都作了不同的尝试,取得丰硕的成果。然而细读这些作品,就会发现他们在描绘异国他邦的景观时,往往会自觉地调整视觉习惯和表现方法,甚至自发地超越自己艺术趣味的界限,表达他乡的异样情调。宋玉明也不例外。 他以遥望的视野来观赏异乡的景观,准确地把握不同邦国的风情和趣味,大胆地采用了中国画写与放、实与虚的表现手法,通过色彩的表意使景观显得更加淋漓尽致,别具一格。如表现日本富士山的壮观;大涌谷的水墨滃然与清寂幽淡;芦之湖黛青的典丽悠远;突尼斯凯鲁万赋予褚褐的富丽堂皇;以闪烁跳跃的色彩尽显一些国际大都市的繁华……他的这批作品回避了传统的形式和技艺,直抒胸臆。作品中墨色勾染兼容并重、无拘无束,色彩和水墨的变化浑然天成,弥漫着传统风骨的凄迷写意和现代品质的印象即兴。《香江晨韵》画面水气淋漓的即兴发挥,带来的是水墨情韵宏大的感染力,以其畅美、细腻的抒情方式,创造出丰富意象,糅和了中西的表现手法,使之更加绚丽而多彩,其所追寻的那种鲜活的绘画语言正是他温文尔雅、含蓄中和的抒情方式。他借助这种远观的朦胧把握,给人留下了广阔而丰富的“臆想空间”。 宋玉明眼中的“远方”不但是个新奇迷离的异乡,还是个不失温情的心象,以至山一程、水一程的旅途均化为一节节色泽缤纷的记忆段落,叠映着古典和现代的重重印迹。在色墨中留痕,从“渐行渐远渐深”的旅程中融入舒缓悠游的水墨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