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记行 秦维宪 |
游毕丽江的玉龙雪山,我在海拔3300米的草甸子因遍寻牦牛不着,在走一个斜坡时双腿打颤,不慎仰天摔了一跤,回宾馆后便感觉缺氧——这次云贵高原之旅,是沿着贵阳—黄果树—昆明—丽江到此地的,按理已有一个适应过程,怎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是晚,我吸掉一瓶筒装氧气后,打算明天不去香格里拉了。 翌晨,在团队出发时,藏族导游卓玛说:“我们进入香格里拉境内,先要去看长江第一湾和世界上落差最大的虎跳峡。”我一听虎跳峡,立马像打了兴奋剂:这不就是上世纪80年代尧茂书、洛阳长漂队员“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翻船之处吗?遂决定去探险。果然,位于哈巴雪山与玉龙雪山之间的金沙江虎跳峡,落差高达3000多米,两岸壁立千仞,江中礁石交错,水啸震耳欲聋。面对滔天巨浪,我的高原反应一扫而光。 从虎跳峡上来,卓玛又绘声绘色地介绍了神奇的香格里拉梅里雪山——这是迄今地球上唯一一座没被人类征服的大雪山。几年前,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之麓,发现了十几名死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日本登山队员。消息传到日本,他们的亲属奔赴梅里雪山,但一连几天都望不见卡瓦格博峰,他们便哭喊着说:“梅里雪山呀,我们的亲人都为您捐躯了,您就让我们瞧一眼吧!”少顷,强烈的阳光突然驱散了浓云迷雾,卡瓦格博峰居然露出了真容……这使我对香格里拉更加心驰神往。 大巴在崇山峻岭中逶迤前行,渐渐地进入了藏民世世代代生息、繁衍的广袤大地,那绿草如茵、野花盛开的草原上,藏民的青稞架、白塔、经幡、村落与满坡徜徉的牛羊、马群交相辉映;一条条翡翠般的河流奔向蓝天白云下的远山……呵,绚烂多姿的迪庆——永远的香格里拉,您真是英国著名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描绘的,人们苦苦寻觅了半个多世纪的永恒、和平、宁静的世外桃源! 大巴穿过迪庆县城后,翻过两座大山,来到了刚开放的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这儿海拔在3800—4200米,我握着一筒氧气,兴致勃勃地随队直扑原始森林。司机见我嘴唇发紫,便警告我一定要乘游览车,不要乘船,因为下船后有一段路不适宜缺氧之人走。然而,我将司机的话当耳边风,乘车上到海拔4200米的碧塔海,望着宛若蓝宝石的高原海子,只顾频频取景,竟迷迷糊糊地乘船漂流到一条狭窄的栈道。其实,碧塔海下游是整个普达措森林公园最美之处,摄人魂魄的高原牧场就像千变万化的油画,美不胜收。游完这段栈道,我已开始微微气喘,但慢慢走还是能支撑的。不料,就在离游览车仅几十米时,同行者中突然有人发出张翼德威震当阳桥似的一声吼:“快上,还有几分钟就要开车了!”我闻声,一鼓作气攀上十几格台阶,刚上车就脸色发青,气喘如雷,胸口憋得透不过气,头疼欲裂,浑身瘫软。同伴见状,马上送我氧气筒,我一口气连吸两筒,总算缓过气来。 司机见到我这副熊样,严肃地说:“谁叫你不听话哟,你今晚躺在床上一动不能动,这是对付高原缺氧的最好方法。”然后,他给了我两筒氧气。 入夜,我直想呕吐,仅咽了两口馒头即躺在床上吸氧,整整11个小时不敢动。恍恍惚惚中,我回忆起1987年8月中旬,我在川北高原考察红四方面军旧战场时,从海拔4500多米的黄龙之巅一路飞跑下山,去赶长途汽车,不过头有点疼而已。然而,我忘了如今自己已年过半百,且患有高血压,焉能与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相比! 次日凌晨,当香格里拉旭日东升之际,我终于基本恢复了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