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剪” 殷仁俊 |
1985年,我从农村老家来上海谋生,出门前,父亲送给我的只有一句话:“做个好人,你就有饭吃,有活路。”来到繁华的大上海后,我也没有什么大的理想追求,只想:从“头”开始,学做一个理发师。1990年起我来到曲阳新村开设了俊发美发厅。17年来,一把剪子、一把推子、一把梳子,记录了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凭借着这套剃头家什,我带着徒弟为社区里的孤老、独居老人、福利院老人等免费理发服务了21万多人次,义务服务对象发展到了1200多名,辐射6个福利院和9个社区。有同志曾为我算过账:“你因‘爱心剪’放弃收入近60万元啊。”其实啊,我手上的剪子之所以称为“爱心剪”,就是因为我想通过它来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回报一下社会。 为了让这份工作更有规律性,我特意做了一张义务理发日程表:星期一到居委会为老人上门提供服务,星期二、星期三到虹口区福利院,星期四到敬老院,星期五到干休所……一年365天、多年如一日,为这些老人服务我心里开心也踏实。有些同志说:“小殷你从外地来上海开个小理发店,没赚多少钱,还免费剃头,傻!”我就笑了:“为社会服务,是每个公民应当承担的义务啊。” 记得那是1990年的一天,一位跑了多家理发店的中年妇女来到我的理发店请求上门为她躺在床上多年的父亲理发,这闺女的孝心打动了我,从那时起,我开始了第一次上门服务,也正是那一次我感受到了起居困难老人的迫切需求。在为老人理完发后,我告诉那妇女:“以后我每月上门免费服务一次。”这一做就是4年。老人去世前一天,我帮老人理了最后一次发。老人含着泪水说:“小殷啊,谢谢你这么多年帮我免费理发!”从此我就开始关注起为理发、刮胡子犯愁的老年人,我决定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社区福利院、独居老人,孤老、重病老人理发。 理发的过程中总会遇到有的高龄老人卧床不起,有的是患精神障碍的残疾人,有的老人大小便失禁,为他们理发时很难配合。但和他们在一起不能嫌烦,我当时就寻思“找点事做”,比如和他们聊聊家常,聊聊年轻时的事,理发就在这聊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完成了。在虹口区第二福利院,一位老人因脑部疾病去除了部分头盖骨,瘫痪在床。每次我只能趴在床上,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为他理发。说实在的,这份工作与其说是服务,更像是一种尽孝,我喜欢这工作。 让我很感动的是,在曲阳社区,竟然传唱起一首由敬老院老人们自己填词谱曲的《小殷好》的歌。老人的赞扬,是我坚持不懈的动力。老人夸我,其实是夸我们的社区风气好!我这辈子忘不了,17年前来曲阳,是这里的热心人帮我立业安家,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的今天。街道敬老院全体老人为我填词谱曲写的歌改写成了《曲阳好》! 明刊《从不把他们当“戆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