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同桌 王 伟 |
记得开学不久,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放学回家后告诉我,班里新来了一个叫张爱花的学生,并说她们今天一起玩得很高兴。我听了一笑,说:“这个学生名字这么土,是乡下来的吧?”女儿说:“她就是苏北农村的,她爸爸就在菜场门口炸油条。”我听了心里隐隐有些不悦。 接下来的日子,从女儿零零碎碎的“汇报”里,知道她跟张爱花玩得不错。有时,我会对她说:“你不能老跟张爱花玩,班里还有那么多的其他同学呢!”其实,我并不是势利地希望女儿整天跟哪个局长的孙女或是哪个老总的儿子玩,只是她整天跟炸油条的女儿在一起,能有什么长进呢? 过了一个礼拜,女儿又带回一个消息:老师安排张爱花跟她同桌了。听罢我心里很是不爽,第二天下午便去找女儿的班主任于老师。她一见到我,就说:“我猜到你的来意了,请先稍等一下,我正接待一位学生的母亲。” 我看这位学生的母亲有些眼熟,当我认出她就是菜场门口那炸油条小贩的老婆时,我的心跳加快了。我听到她正惴惴不安地问于老师:“小花表现怎么样?她跟其他同学处得好吗?”犹豫了一下,她接着说:“小花给您添麻烦了吗?我是说……因为她最近老是调换座位。” 我的心里一沉。这时于老师说:“张爱花这孩子挺好的,怎么会惹麻烦?在新学期开始,我总要让学生调换一下座位,好让每个人都互相适应。” 我松了一口气,忙对张爱花的妈妈说:“现在我女儿跟张爱花同桌,希望她们俩处得愉快。”我知道,其实我的心里充满了矛盾,我同情这对母女,但并不是发自内心希望女儿仍和张爱花同桌。 那天星期天,我路过菜场门口,张爱花的母亲放下手中的面团走到我面前,朴实的脸上是小心翼翼的笑容,她说:“政府有了安排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政策,我们也想让闺女有好的学习条件,所以来这里读书。”接着她的声音有些颤颤的:“谢谢您,您是第一个没有强迫小花调换座位的家长。” 听了这话,我的心里酸酸的,并充满了惭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