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八年后 谁谁谁 |
|
◆ 谁谁谁 上海很大。我们大学同班30多位同学毕业后,直如一杯水钻入沙堆一样,消失在这座城市一格一格的窗子里。虽然在同一座城市里生活,平时的往来几乎为零,只在三五个相熟的同学中偶尔电话一下或者MSN几句而已。 因此接到一位久违的同学的电话时,多少有点意外,主题是聚会,毕业八年后的第一次聚会。 第一感觉是惊讶:已经八年了?这种感慨以前好像经常出现在低劣的电视剧里,一位刚找到失散多年的儿子的母亲含泪喃喃道:“儿啊,十八年啦……”一点都不让人感动,只是觉得很可笑。如今这种可笑的局面降落在自己身上时,头皮却开始发麻——突然意识到自己老了八年真不是件好玩的事。 人心出乎意料之齐。据说几个发起者在半天之内就征得几乎所有在沪同学的确认,甚至几个在京或在穗的人也号称要飞过来。一方面过来见见老同学,更重要的是想见识一下八年的光阴究竟能产生多大的威力? 很大的威力。首先是地位开始悬殊。有的人已经是上市公司副总经理,有的人还是实习的身份,那是因为他不仅频繁跳槽而且还频繁转行;有的人身价千万,有的人仍住在租来的房子里,骑自行车上班;有的已是在上海生活的美国公民,有的至今还是在上海打工的外地户口。然后是相貌开始不均匀,有的看起来还像个大学生,有的看起来像大学生的叔叔,不仅身材走形,面部肌肉也开始松弛,并恣意下垂。当生活在一日为三餐而忙碌,每天为接送孩子去幼儿园而算计时间时,活在三十岁和活在六十岁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容貌加速前行,远远把时间甩在后边。心态更是千差万别。有的人还在谈大学时代的话题:为写出中国最牛的话剧而努力;有的人已是沉默寡言,对偶尔的激动与喧哗淡淡地笑一下,然后又陷入不知哪来的事务性烦恼之中。 最有趣的是,有的人已经不能被大部分同学认出。是不是有点夸张?不过八年而已,而且是生活在同一个城市。 这种差别,其实在当年考入同一所大学时就已经埋下种子。对一部分人来说,大学是人生的终点,这里意味着寒窗的结束,并且暗示着将来有一个体面的生活,于是出了校门之后,他们就迅速凋谢;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大学是一个跳板,从农村到城市,从中国的城市到世界的城市,从学校的尖子生到社会上的杰出青年,于是他们成为脸上洋溢着矜持的笑容的杰出人士,和身旁更杰出的人之间的距离,成为他们永不停止的奋斗动力;还有一些人,在大学里找到此后自己真正想走的路,真正想成为的人,于是他们未必成功,未必有钱,但始终有趣。 在大学里的时候,我们同学间有句口头禅“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是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异的。只是那个时候,没有人知道这种差异会什么样。甚至,就算到了八年后的今天,也没有人可以断定未来八年后大家的差异又会是什么样。在摧枯拉朽的时间的作用下,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