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10版:深度报道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女足世界杯专版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医药资讯·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B06版:证券·投资理念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专版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典藏鉴赏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2007年9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善长流 始为大善

刘惠成


  4年前一个秋天的早晨,我跟往常一样到闸北公园锻炼,看到一个下肢截瘫的青年在垃圾箱里面捡东西吃,我也顾不上问原因,赶紧跑回家,拿了点面包和牛奶给他。等他狼吞虎咽地吃完,我和他交谈。那名青年说他姓王,来自安徽,几天前,本来是坐着轮椅车来公园游玩的,没想到中午躺在长廊里睡了一会儿,醒来却发现身边的轮椅车不见了。性格内向的小王没有向游客求助,因为寸步难行,只好坐在原地发呆。

  我既气愤又着急,那年我已经96岁,要背他走出公园恐怕不行。我突然想到了我的小三轮车,我可以骑车带他先去残疾车专卖店买辆轮椅给他,解决他的燃眉之急。只可惜,那天小王坐上新轮椅时最开心的一幕我没有看见,因为我当时累得趴在车上睡着了。

  说起我的小三轮车,它可是陪伴我当志愿者的得力助手。10年前,家人看我走路不方便,买了一辆小三轮车,让我“以车代步”。这辆小三轮车成了我为社会做好事的“工程车”。近20年来,我的“小三轮”后车箱里的东西不断增加,从垃圾筐、扫帚、簸箕,到凿子、锤子、绳子、针线、剪刀、塑料袋、长竹片、铁勺……每一样东西都能派上大用场。每年夏秋季节各类水果上市后,街头巷尾的瓜皮增多,我便骑着我的小三轮车,上面放着一只箩筐,在附近的街头巷尾“巡检”,把人们随手扔在地上的瓜果皮捡到筐里。这个时候,我成了“义务保洁员”。又有一次,我在走路的时候被路面上一根裸露的铁管绊了一跤。从此,我又成了“义务排障工”,一旦发现哪里有“路障”,我就打开我的“百宝箱”,现场“排障”。

  我出生在1908年,8岁丧父,12岁丧母,小时候放过牛,为谋生计,16岁那年背井离乡孤身闯荡上海滩,在四海飘零的客货运船上做了30年的厨师。我最忘不了的,是解放后进入上钢八厂当炊事员,其间被评为“市五好职工”,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我感到非常光荣。退休以后,我长期在居委会工作,66岁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的人生信条是:小善长流,始为大善;广积众善,而成大德。

  记得有一年冬天,我早上到公园锻炼身体,休息时坐在水泥凳上感觉很冷,就回家做了块棉坐垫随身带着。这时我想到,别的老人也同样需要这种坐垫来保暖啊。于是,我找出家里的旧被褥、床单做成坐垫送给游人。后来,家里的“原材料”用完了,我就到外面到处寻找别人丢弃的沙发等材料,白天清洗晾晒干净,晚上缝制坐垫,至今我已经做了2000多个坐垫,发给所有需要的人。有一年春节,我自己购买了棉花,缝制了20多个崭新的棉坐垫送给附近的敬老院,给他们送上新春的祝福。后来,我又自己做了300多根拐杖,免费赠送给公园里活动的老人。

  今年3月5日,闸北区成立了以我名字命名的志愿者服务队——惠成志愿者服务队。

  明日请看《夕阳余晖火样红》。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