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10版:深度报道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女足世界杯专版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医药资讯·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B06版:证券·投资理念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专版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典藏鉴赏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2007年9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琴衬“织女” 竹笛伴“牛郎”
——吴少雄谈芭蕾舞剧《鹊桥》的音乐创作
杨建国


    吴少雄一到上海,马上赶到上海戏剧学院青年舞蹈团,为芭蕾舞剧《鹊桥》的音乐修改进行一番探讨。11月下旬,新版《鹊桥》将在上海大剧院上演,作为该舞剧音乐的创作者,吴少雄总想让自己的音乐为演出增辉。与记者谈起《鹊桥》音乐的创作经历时,他说:“这是我耗时最长的一部作品,总共花了8个月时间才完成。”

  勤奋积累

  吴少雄是中央民族乐团的驻团作曲家,他的普通话夹杂着浓浓的福建口音。即使相隔20年,但上海音乐学院当年的同学说起他,印象最深的还是他“浓重的闽南口音”。这些年,他算得上是国内的高产作曲家之一,10部舞剧音乐,还有许多音乐作品的积累,使他谈起对音乐的见解来,能够轻松地从自己的作品中找到非常丰富的材料来进行论证。

  《鹊桥》是日本机构投资制作的芭蕾舞剧,记者问他,日方怎么会找他来创作音乐?吴少雄说:“有一年,我写了交响随想诗《刺桐城》,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日本机构主办的‘丝绸之路’国际作曲比赛,结果在30多个国家作曲家提供的300多部作品中,《刺桐城》获得了第三名,大概这就给他们留下了印象。当初,日本前驻华大使中江要介创作了《鹊桥》的剧本后,希望能有中国作曲家来创作音乐,他们便选择了我。”吴少雄平时创作出手很快,凭着勤奋积累了大量作品。第一次接受芭蕾音乐的委约,又是“牛郎织女”的题材,他把这样的合作称为“中西方文化的对话”。

  看重内涵

  与吴少雄谈音乐,觉得他是一位非常看重作品内涵的作曲家。他认为,“牛郎织女”这个传说产生于中世纪社会,人们在经历了对自然、对宗教、对神的崇拜后,又开始了对人的崇拜,“这是人类理想的寄托,牛郎是凡人,却在传说中与仙女拥抱,甚至出现了市井文化的特征,所以,我的音乐也要体现出相应的审美品格。”对中国民间音乐和地域音乐非常熟悉的他,经过反复思考,采用典雅、秀美的南音素材作为织女的主题音乐,在牛郎的主题里,糅合进真挚朴实的婺剧音乐素材,再以小提琴来衬托织女、以竹笛表现牛郎、以长号作为老牛的主奏乐器,使舞剧的主要形象都有了鲜明的特征。

  力求完美

  用音乐与乐器的结合,来烘托形象、刻画性格,对于吴少雄来说,是非常辛苦但又非常有趣的创作实践。他创作的舞剧《惠安女人》《原野》《天涯织母》《郑和下西洋》等,都是巧妙结合特征鲜明的地域音乐和中外乐器的个例,他还撰写了专著《干支合乐论》,来阐述他的作曲理论。尽管已是一位成熟的作曲家,但吴少雄对于自己的作品仍然要反复修改,力求更加完美。《鹊桥》创作于9年前,今年起又将作世界巡演,为此,最近他又对全剧音乐进行了修改,为的是“让结构更加完整,故事表达更加清晰,戏剧冲突更加强烈。”          本报记者 杨建国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