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宁夏专版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阳光特奥专版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美丽足球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军事博览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广告
 第B19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0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1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2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3版:求职·职场动态
 第B24版:求职·教育培训
    
2007年9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六分之一”处阅读上海

陈鸣华


  长久以来,我的有关中国城市的最深印象和认识,源自1986年从上海开往北京,又从北京返回上海的14、13次列车。那趟旅途让我这个大学毕业刚满一年、职业生涯零起点的上海本地人第一次感受了上海乃全国“六分之一”的新鲜表述。情况其实非常简单:列车只是在即将抵达上海站时向旅客介绍“全国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来自上海,却使我这个当地居民产生了一种莫名的震惊。我第一次意识到了一串数字或一个对比竟能产生如此强烈的记忆效果,而一生中印象最深的一座城市和它的记忆方式也就在那一瞬间形成了。此后的20多年我游历了境内外几十座城市,没有一座城市像上海这样虽久居其间却老而弥新,值得反复阅读和回味。当然,阅读的端口,就在于那初次听觉的“六分之一”处。

  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犹记当年的黄浦江畔,素有“中国工业摇篮”美称的江南造船厂,以及相继诞生的中国第一家发电厂、第一家煤气厂、第一家自来水厂、第一家纺织厂,其规模在当时均号称远东第一。在整个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履历中,上海以其鲜明的城市个性和经济业绩走在前列,而上海的工业和企业,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为中国社会从地缘上由农业型走向工业型拉开了序幕,一部有声有色的近现代工业史就此转动了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引擎。这种状况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因国家对上海的战略定位而持续延伸。工业遂成为上海的名片和胎记,它构成了新社会制度下半个多世纪的创造和光荣。工业无可争议地成了用画笔,用影像,用勋章,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去追踪和描述的巨大对象。

  然而,上海自开埠后的工业化路程显然不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因种种原因,包括诞生我们生命的年代的滞后,我们遗憾地错过了工业的早期岁月和往事烟云,这使得我们无以言说;我们所赖以仰仗的相机镜头,也因时代的摇晃和时光的流逝而难以对焦。某种意义上我们很难再现一段时空很大、跨度很长的工业化岁月,并将其标注为“老工业”。

  但,无数人的个体记忆和亲历其间,使1949年以来的上海工业几乎构成了城市价值的核心部分。政治上的优越地位,职业上的独领风骚,心理上的无比自豪,在共和国起起伏伏的状况中始终支撑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态。工业打造了上海经济的重要支柱,上海成为共和国历史上某一时期“财政六分之一”的骄人榜单上,是充满着海上豪情、海派风尚的工业烙印。从“重中之重”的钢铁业,到“源起浦江”的船舶和公用事业;从“工业脊梁”的机电、有色金属业,到“上海制造”的轻工业品牌;从“梭间岁月”的纺织业到“产业结构调整,百万工人告别车间”……峥嵘岁月,壮志凌云。

  所以,需要一个角度,需要一种意识,需要一段温情,需要一次记忆,将这个在新中国历史上为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艘万吨轮,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乃至第一扎电缆、第一台电视机、第一包洗衣粉留下创造性印记的“老工业”保存在不朽的史册中,它同时也记载了共和国工业的风雨历程,承载了辽阔疆域、四面八方对于上海的支援、推动和希望。生命不以时间的长短计算价值,回忆也并非遥远过去的专利附属,这些历尽沧桑、功勋卓著、渐行渐远的老工业,已在我心头垒起了充满敬意的无字丰碑。《上海老工业》这部在时世变迁的瞬间,以真实而焦灼的心情录下的大气磅礴、惊心动魄的影像专集和些许的文字说明,或许无意中成就了一段接驳历史的宏大叙事。

  当抹去了斑驳的锈迹的表象,由铁与血铸成的辉煌年月依然像一曲“如歌的行板”。真实的镜头,直接的画面,抢救的记忆——阅读上海,就从这“六分之一”的端口进入。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