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无车日”环境监测有点难 部分示范路段有“不自觉车辆”照旧行驶 郭剑烽 |
本报讯 (记者 郭剑烽)昨天是申城首个“无车日”,为研究“无车日”对环境改善的实际作用而驻守在3条示范区域路段的上海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在采集数据过程中却遭遇了一些小尴尬——位于南京西路上海展览馆门前的示范道路上,不少社会车辆、公务车辆依旧在示范道路上照常行驶,给环境监测数据的精确度带来不利影响。 按照规定,在昨天上午7时至下午7时期间,非公交、出租和特种车辆,一律不得进入3条示范路段。为配合这次环保公益活动,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更是提前一周就在3条示范路段分别定点安置了3辆环境监测车,以多点同步、全程监测的方式,研究“无车日”对环境改善的实际作用。昨天下午,当记者对安置在上海展览中心7号门前的其中一辆环境监测车进行采访时,却意外发现周边的道路车流并不符合“无车日”的相关规定。有不少既不属于公交、出租车,又不是特种车辆的车辆,由西向东驶过南京西路示范区;而就在南京西路南侧,还有不少社会车辆临时停靠在展览中心的门外……对此,正在展览中心7号门前定点监测的环境技术人员表示,虽然失控的车流不会对空气质量的总体评价造成重大偏差,但由于这是申城实施的首个“无车日”,这样肯定会对监测数据的精确度带来不利影响。 记者从展览中心门卫处了解到,展览中心方面只能对进出展馆的车辆进行必要的提醒,并无不放行的权利。而出于“便民”原则,交警方面对于居住在南京西路沿线小区、单位的车辆,一般会在询问后仍然予以短途放行,希望他们能尽快、自觉驶入小区停放或在就近路口离开示范路段。 详细 评论 07092310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