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风而动”还是“本该如此”? 马以鑫 |
9月6日清晨,东广早新闻播报了一条记者采访的新闻,说的是从古北路桥到金沙江路段的大渡河路,早已拓宽,但大半年来一直没有路灯,到了晚上就黑灯瞎火,已有多起人摔碰撞事件的发生。记者听取了一些路人慷慨激昂的意见,又找了几家主管部门。但是,回答是这由有关方面管理,有关方面说应该是有关部门操办……我与该条路比邻而住,眼睁睁看着马路拓宽完工,可是,大半年了,至今撂在那里,一到晚上,走这条路真的是要小心翼翼,最好是带一只手电筒,否则,真是险象环生,不知会出什么样的事故。当然,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月光底下、长风公园边上,在这昏暗朦胧的宽大马路上徜徉,倒也是年轻人谈情说爱的好地方。 绝对没有想到,事情仅仅过去不到12小时,当天太阳刚刚下山,这段大渡河路竟然大放光明,一只只橙黄色的路灯,照亮了沉睡多日的马路,点缀了上海夜晚的妩媚与旖旎。 但是,我有些不明白了,这是有关方面或者有关部门“闻风而动”还是“本该如此”呢? 如果是前者,那么,我又一次深深体会到什么叫做舆论监督。事情往往是这样,有些明明好办或者很好处理的事情,一拖再拖,拖得老百姓都失去了耐心,甚至濒临绝望。一条消息、一个报道,有时只是一封读者(或者听众、观众)来信,于是,挽狂澜于既倒,立时立刻,眨个眼的工夫,问题随即解决了。啊呀呀,真是厉害呀。看来,有关方面或有关部门,还是很把媒体当回事的呀。确实是这样,一个现代社会的运转,除了法律,很重要的一个监督机构就是媒体。丑恶的、腐败的、出格的、犯法的,新闻媒体同样具有很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监督作用,应予以曝光。当新闻舆论没有或者弱化了这种对社会应尽的作用,那么,这样的媒体也就脱离了现实和大众。 一些久拖不决的大大小小事情,媒体一亮相,有关方面或者有关部门就迅速解决——不管怎么说,这也是好事,因为毕竟还要点面子,毕竟还要继续生存,毕竟还不想做舆论的对立面。于是,闻风而动。 但是,如果是后者,那也太巧了。真是无巧不成书了,让人真的要额手称庆才好。不过,一拖大半年,让人实在是不可理喻其中奥妙之所在。 问题还有呢,这条路除了灯,什么都好了。可是,至今不能通车,犹如荒芜。每天清早,边上的金沙江路车水马龙,长队蠕行爬动。但是,一个拐弯,这边却大路朝天,鲜有车辆。我看了也觉得好笑,那简直就是新旧社会两重天,冰火相异。其实,如果这里的路通了,肯定能分流一部分,用来减轻金沙江路的压力。但是,我就不知道,为什么要让拓宽完工的路白天晒太阳,晚上映月亮。这不是一个很大的国家资源的浪费吗? 还有了,古北路桥早已命名,苏州河两岸天堑变通途。但是,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至今不能通车,也这么撂着晒着。这真像小孩的名字早已取好,可小孩迟迟不愿来到世上一样,真是有些滑稽和好笑。 但愿这篇小文也算舆论一份,能起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