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更要讲营养 从小培养好习惯 |
“营养指标”应更加详细 调查显示,中小学生用餐偏好于汉堡、炸鸡类,不喜欢蛋类、鱼类;在素菜上偏好土豆类,不喜欢豆类和多种蔬菜。为了迎合孩子的口味,一些午餐公司增加了炸鸡腿等高热量食物。本市不少中小学生午餐中,蛋白质、脂肪、热量含量均偏高。营养专家认为,这样做容易让孩子营养不平衡。上海水产大学食品学院院长王锡昌说,沪上中小学生存在营养过剩与营养缺乏并存的现象,挑食或食用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是导致两种极端的原因。 国家权威部门曾有过一个“关于中小学生午餐摄入营养的指导意见”,建议小学生每顿摄入的营养素应包括:“蛋白质24—28克,脂肪25%—30%,热量700—800千卡”。但上海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的研究人员宗九屏认为这个建议比较粗线条,较难参照。 专家呼吁,在“营养午餐”的生产中,需制订更详细的“营养指标”,学生午餐的“营养指标”应和“卫生安全指标”同等重要,由企业参照执行。王锡昌还提了个好点子:“如果做好的蔬菜再热一遍会发黄不好吃,不如给学生提供生菜色拉或新鲜水果,一样能提供足够的维生素,孩子也爱吃。” 健康饮食从“食育”开始 王锡昌教授介绍,在日本和韩国,“食育”已经与德、智、体并列,成为中小学一项基本教育。“‘食育’,是让孩子懂得各种食品各有什么营养,让他们自觉地科学饮食,培养他们对健康食物的喜爱。”上海水产大学食品学院已在上海五十六中学开设“食育”课程,指导学生注意饮食卫生、控制饮食量、改变睡觉前饮食习惯等。“孩子长身体时,不仅需要食物有好口味,更需要补充钙、铁等营养素。等孩子迷上高脂肪食品,再去训斥已来不及。应该从小塑造孩子的饮食结构。” 据了解,中小学校午餐营养师培训也已在长宁区、静安区等启动,今后,这批专门的营养师将进入配餐中心或学校为孩子们设计合理科学的营养膳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