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专题报道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美丽足球
 第A18版:美丽足球
 第A19版:美丽足球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2007年9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草草灌水几分钟 生产环境乱哄哄 加盟身份查不清
桶装水“作坊”让人不放心

徐轶汝


  “我们小区附近有好几家水站,都在自行生产、灌装桶装水,这水干净么?”近日,家住丰庄二村的王女士致电本报962288热线,反映个别桶装水“作坊”看上去“让人不放心”。

  5分钟搞定一桶

  按照王女士提供的线索,记者昨日下午来到延川路,看到了3家做桶装水生意的店铺。一家是供应某品牌饮用水的特许加盟水站,门里门外都整齐地摆放着几十桶包装好的桶装水,一个送水工正将水搬到自行车上,2个工作人员坐在店内聊天,屋里没有生产或灌装设备。工人说,他们的水是“直接从浙江用车皮拉过来的”,每桶要16元,“贵是贵点,但喝着放心”。

  几十米开外还有一家出售“安吉”桶装水的店铺,开价10元一桶,价格不贵,只是看到这些桶装水的大致生产过程,不由让人“吓丝丝”:第一个工人一手拿着一根长管子,一手扶住一个空桶,往里头灌水,灌完水,他随手从旁边一个大箱子里拿出一个蓝色的塑料盖子,“啪啪”几下盖上,交给第二个工人;第二人把装满水的桶塞到一个机器里密封;第三个工人负责给水桶穿上塑料袋“外衣”就大功告成了,整个过程估计不超过5分钟。

  最低价每桶8元

  操作流程是否符合卫生标准?记者作为外行实在不好说,不过这个“作坊”的环境可以说说。四五十平方米大小的房间里,几个封闭的锅炉状容器占据了一半空间,看样子应该是水处理、过滤装置。水流了一地,蓝色的塑料盖散落在四周,角落里一个木板支架上,还摆放着几个脸盆。工人们都是“赤手空拳”上阵的,手套、口罩都没有戴。

  记者借口要为公司订水,与老板交谈了几句。据他说,这里的水卖10元一桶,买10送2。“你这个水干净么?喝了不会生病吧。”“哎呀,我这儿可是一个厂!”说完,老板就送货去了。临走前,工人给记者留了个电话号码:“你可以跟这个水站谈谈价格,估计可以还价到8元一桶。”

  店铺身份如何辨

  去年7月,上海市卫生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食药监局、市工商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城市管理执法局等六个部门联合发出通告,桶装饮用水的生产经营者,应向所在地的区县质量技监部门申请食品卫生许可和食品生产许可。而这个“许可”可不是那么好拿的。据了解,一家正规的桶装水生产企业必须设置水处理车间、灌装车间、成品车间、原辅料车间等区域,厂房面积最起码在三四百平方米。绝大多数的现制现售水站都很难达到这一标准。

  令人头疼的是,普通老百姓很难分辨这种“作坊”的身份:是“厂”还是“水站”?是否获得过相关部门的批准?就连这家店是否真是品牌饮用水的加盟店也无从查起。记者曾拨打114,既问不到安吉的订水热线,也没有公司电话,网上搜索仍一无所获。老百姓希望相关管理部门齐心协力,负起责任,尽快出台相关规定,规范水站的经营行为,“把好喝水这一关”。

  本报记者 徐轶汝

  评论 070924104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