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专题报道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美丽足球
 第A18版:美丽足球
 第A19版:美丽足球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2007年9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科研人员动物模型实验有新发现
小鼠基因有时“种豆得瓜”

蔡立弘 马亚宁


  本报讯 (实习生 蔡立弘 记者 马亚宁)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条规律在实验小鼠的转基因模型中并不完全适用。在日前的上海市遗传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上,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研究中心带来最新发现:在动物模型实验中,不同的生物体,在不同的新植入基因后,表现不尽相同,有时甚至全无反应。

  研究人员把一个具有癌性特质的基因敲入小白鼠体内。经过一段培育后,小鼠身体没有癌变特征,却表现出后肢乏力,后腿部生长严重缺陷。而且,随着基因敲入的位点变化,转基因所在基因链部位的差异,小鼠体征变化还会各有不同。

  这一发现给课题组带来很大启发。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研究中心主任王铸钢教授分析指出,据此建立转基因小鼠模型,具有现实意义。例如,植入某种基因后,雄性鼠丧失生育功能,深究其背后原因,可以揭示该生物体因哪组基因突变,导致生育障碍。这很可能为治疗人类男性不育病,提供新的医疗思路。

  目前,中国科学院部署的150个转基因小鼠标本任务中,上海地区承揽70座“小鼠实验室”,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许多高校参与其中,积极探索并应用小鼠转基因为何“种豆不得豆”。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