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专题报道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美丽足球
 第A18版:美丽足球
 第A19版:美丽足球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2007年9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学校园内辟农田教种庄稼
学生欢喜当“农民”,家长多数理解支持
王蔚


  普陀区长征中心小学最近别出心裁地在校内辟出了一块庄稼地,组织全校学生轮流去当一回“农民”,虽然同学们很开心,但老师们对这项“创意”也是存有些许顾忌的,生怕家长们会反对。

  午餐吃自己种的花生   

  徐晟和孙昊晨同学这些天吃午饭时可开心了,因为有盐水花生吃,而且还是他们亲手从校园的农田里采摘的呢。开学没几天,一年级的同学就被派到了田里,花生是高年级的同学以前种下的,新生的任务是采摘。尽管个个干得满头大汗,但等到将花生洗净,交到食堂里请师傅们煮熟再端到饭桌上时,大家激动地争先恐后品尝劳动果实。按学校的安排,等花生收上来后,地里还要种玉米和青菜,而且丰收后也都是要让大家午餐时尝鲜的。

  家长几乎都赞成     

  开垦这块庄稼地,学校还颇费了一番思忖。单莹莹校长说,按建校设计,这里本是教师的休闲乐园,但由于长征中心小学地处长征镇,许多同学的父辈家庭都有农业户背景,所以,学校想让这些早已远离了乡村农田的农家后代不忘稼穑,于是将这块地辟成了“红领巾种植园”,让全校同学都能有机会与农作物亲密接触。

  但老师们起先也有不少顾虑,怕家长们不乐意孩子接触农活,怕孩子们弄脏了衣服鞋子回家被父母责骂。所以,许多班主任都会事先一一向家长打招呼听反馈,看家长的脸色是否乐意。意外的是,家长们几乎都表示了赞成,甚至还有一些对农活很在行的祖父祖母,会跑到学校手把手地传授种田经呢。

  比高中学农有意义    

  花生是长在哪里的?怎么掰玉米?青菜如何施肥?尽管都是些十分家常的食品,但现在却很少有同学能真正弄明白它们的生长规律和作物特点。而通过在“红领巾种植园”的亲手劳作,长征中心小学的许多同学俨然成了行家里手。不少参观过这块学生庄稼地的外校老师都啧啧称道,这远比现在有些高中生学农时“田边逛逛,稻草搬搬,水果摘摘”更有实际意义。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方建锋博士说,让现在城市学生从小能切身体会到,是农业在维系着我们的生存,农民一点也不低贱,这样的教育意义是十分积极和长远的。本报记者 王蔚  评论  07092410502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