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闯闯世界 ——一位挚爱母亲的亲述 鲍美琴 |
|
6.儿子参加了中长跑训练 我们居住的小区由好几栋高层住宅组成,连接各栋楼之间的道路弯弯曲曲,总长加起来足有近600米。我和丈夫觉得这是儿子练长跑增强体质的绝佳场地。一是安全,二是便于我们在楼上观察他的情况。 第二天一早,大约6点钟光景,我就叫醒儿子让他准备下楼去锻炼。我本以为,他会赖在被窝里多睡会儿。没想到他一骨碌跳了起来,很快穿好衣服,一声不响地跑下楼去。 我推开窗户朝下看去,只见他舒展了一下身体就撒腿小跑起来。由于角度的遮挡,他一会儿就没影了。过了大约几分钟,又很快出现。我就一直站在窗口看着,他足足跑了10圈,加起来就是大约6000米。 等他满脸通红,汗水淋漓地上楼来时,我有点心疼地问他:“昨晚不是说好只跑5圈的吗?你干吗要跑10圈呢?累坏身体怎么办?”他轻描淡写地说:“我起先是准备跑5圈的,可跑完并不觉得累,就继续跑,根本不知道已经跑了10圈了。教练讲的,不疲劳是没有效果的。” 我一直很纳闷:儿子的智商不高,可说起话来,常常有些道理。于是,又问他:“你明天打算跑几圈呢?”“起码10圈,如果还有体力的话,争取再多跑几圈。”他不动声色地回答。 我看着孩子那略带疲惫的神色和被汗水湿透了的黄头发,感到心疼起来,连忙劝他不要蛮干。“没事的,娘。”我这才注意到他说的那个“娘”字。在上海话里,“娘”和普通话的“娘”发的是同音,而上海的男孩子喜欢叫“姆妈”。可儿子从未这样叫过,倒使我觉得他有男子汉气概。 从那天起,只要不下大雨,无论是酷暑寒冬,他都坚持天天跑步,从不例外。小区里的人都认识了这个特殊的“长跑运动员”,见到他时,会主动给他让路,而他则会礼貌地点点头,并让到边上。假如碰到雨天,儿子就选择登楼锻炼,从1楼跑到12楼,来回10次。他还比其他同学早到学校1小时,练习长跑和俯卧撑,从不间断。小小年纪,他那超凡的意志力从何而来,我始终不得而知。 他那拼命劲头时常让我感到心疼。我有好几次打算让他减轻锻炼强度,可他却抓住我的手,不假思索地说:“娘,你不给我买新衣服不要紧,不给我买奶油蛋糕也没关系,可你不能不让我练长跑。” 经过几年扎实的体能锻炼,儿子的体质好多了,身上的肌肉线条也明显起来,特别是腹肌,已经练出了6块,就是人们常说的那种“栗子肉”。可他有个坏毛病:背老是挺不起来,跑步时还有点罗圈腿。无论怎么提醒,都改正不了。讲他时,他就挺直一下身体,过一会,马上又忘了,这是我们夫妇俩颇感头痛的事。 在体育老师施卓英的指导下,儿子参加了中长跑训练。除了每天在校的正规训练,到家后,还主动增加了仰卧起坐和俯卧撑。前者在做的时候,由我摁住他的双脚,并替他数数。从最初的十几个,一直增加到后来的100个。而后者也能做到150个左右。 为了避开婆婆的视线,锻炼常常在我的卧室内进行。可有一次,房门没有关严实,被婆婆闯进来看到了。她一脸不高兴,气呼呼地对我说:“你这样硬弄的话,孩子的骨头嫩,会断掉的。”任凭我怎么解释,她都听不进,最后还丢下一句话:“我的话你不听,那我就和你老公讲,看他听不听。”儿子见状,连忙从地上爬起来,一把拉住奶奶的手,嘴里讨饶道:“好婆,不要怪娘,这是施老师叫我练的。我现在已经是学校田径队的队员了。” 老人听后,半信半疑,气好像消了些。丈夫回家后,被母亲叫到房间里详细盘问。 大约十分钟左右,他捂着嘴,笑嘻嘻地过来对我说:“我还以为是什么事呢!妈那么凶,原来是为了闯闯锻炼的事。我告诉她孙子现在是运动员,不练身体不行的。还说他长大了,骨头越练越硬。” “那她同意了?”我急切地问。“没事了,她同意了,下次你们就大胆地在客厅里练吧,那里宽敞,不会缩手缩脚。”就这样,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陪着儿子练身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