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大闸蟹“爬”到天山下 ——上海对口支援新疆10年实施对口帮扶项目近400项 陈忠喜 |
“秋风起,蟹脚痒,菊黄蟹肥。”这几句江南民谣如今也在新疆流传。2005年天山北麓艾比湖引进养殖崇明大闸蟹获得成功,10万只大闸蟹当年长到140克重;最近,天山南麓的沙雅县从上海引进的蟹苗也长成了100克,达到上市规格,远销到老家上海和北京、杭州等地。 上海与新疆相隔万里,但两地友谊源远流长。近几年来上海深入落实服务全国战略,新疆大力实施东进西出战略,打造东西协调互动发展新格局,新疆与上海的手牵得更紧。 阿克苏绽放“白玉兰” 白玉兰是上海的市花,而在新疆阿克苏,“白玉兰”是上海一个援疆项目的名称。最近,“白玉兰”项目建设现场会在阿瓦提县召开,第五批援疆干部总领队、阿克苏地委副书记、黄浦区副区长吴成表示,争取在今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项目建设。 “白玉兰”重点扶贫村项目总投资近3000万元,惠及阿克苏市、温宿县和阿瓦提县的重点贫困村,包括抗震安居房、村委会办公室、学校、村内道路、生活生产用水、沼气池、通信设施建设及农民整体素质培训等。 根据中央部署,上海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地区。上海按照3年一个援助周期,至今已实施到第5期。从1997年开始,上海市先后选派5批190多名援疆干部前往阿克苏,投入帮扶资金2.5亿元,实施对口帮扶项目近400项。 “上海城”在伊犁兴建 在伊犁地区首府伊宁市,89万平方米的新社区——“上海城”正在建设,这是一家上海企业投资开发的。虹口苑、黄浦苑、静安苑、徐汇苑,如若没有远处苍茫的雪山作背景,还真让人以为走在上海的大街上。 独特的区域位置与丰富的资源使新疆成为西部投资的热土。但直到2004年,在新疆发展的上海企业只有30多家,多是商务代理或派出机构,规模很小。近几年来,上海与新疆都加大了推进区域合作的力度,经贸合作呈现出迅速发展的势头:上海大企业纷纷到新疆拓展,3年来先后有10余家加入“淘金”大军;上海企业资本也加速入疆,2006年在内地省市入疆资本中上海位列第三,投资项目55个,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46个,合同总投资额482834万元,比上年增长209%。今年上半年,新疆引进上海企业资本近15亿元。 在上海企业西进的同时,新疆企业也看中上海市场,加速东进。到2006年底新疆在沪企业达1017家,注册总资本超过59亿元,其中实力较强的企业有350家。 新疆娃来沪读“新疆班” 不久前,天山南北的720名中学生来到上海,将在上海度过4年:第一年为预科班,后三年学习高中阶段知识,毕业后在上海参加高考。目前上海已有交大附中等9所中学设有新疆高中班,在校学生1725人。 在技术、人才方面具有优势的上海,把科技援疆工作作为科技主动服务全国的重点。2000年上海市科委和自治区科技厅、新疆兵团科技局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2005年,新疆建设上海科技合作基地在乌鲁木齐成立,两年多来,已有21家企业正式入驻。2005年以来,沪疆两地达成科技合作项目155个,其中经上海市科委立项的有60项。同时,双方的文化交流也在加强,2006年新疆大型乐舞《龟兹1001窟》在上海巡演一周,获得很大成功。今年6月,上海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把经典名剧《兔子和枪》和《丑公主》送到新疆,在天山南北演出20余场,受到热烈欢迎。 上海大企业看好新疆 2005年8月上海市政府在新疆设立办事处,两年来办事处充分发挥纽带作用,做了大量工作推进沪疆两地合作交流。2007年新疆驻上海企业商会成立,标志着新疆驻上海办事处推进沪疆合作更上层楼。 今年7月,上海召开合作交流对口支援工作大会。市委书记习近平强调,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自觉服从服务于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更开阔视野、更宽广胸襟、更主动姿态、更有力措施,推动合作交流与对口支援工作向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为形成东中西协调互动发展格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今年8月15日,上海复星集团副总裁李宝忠等到乌鲁木齐考察商务,乌鲁木齐市委书记栗智会见了他。李宝忠说,复星集团看好乌鲁木齐的矿业、金融业、医药和食品业、零售业,决定在乌鲁木齐注册一个资本近1亿美元的公司。这是这家大企业继在新疆塔城投资1亿元建设黄金冶炼厂之后拓展新疆市场的又一举措。 通讯员 陈忠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