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当经理,学生当员工。南湖职校改革教学实训模式—— 班级“改制”成了模拟公司 王蔚 |
今秋开学后,上海南湖职业学校国际商务专业的年轻教师张珉,多了一个“总经理”的头衔,原来这是该校推出的一项新改革——把班级翻牌“改制”成能供教学实训的模拟公司,张老师带教的班级成立了“南吉国际货运代理公司”。 按公司流程设计教学 日前,记者来到南湖职校国际商务专业三年级的教室,远远地就能听见里面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 进门一看,呵,教室里没有讲台,没有黑板,而是完全按公司的业务运转模式分成了各个区域。传真机不停地“吱吱”作响,吐出一份份“订舱委托书”,任课的张珉老师忙着将接下的“业务”单子派发下去。 接单的同学按航线向操作部转交单证,操作部的同学要忙着通过电话向船务公司申请运价,单证部里的同学根据委托书准确快速地进行订舱打单,综合部同学的任务是联系集卡车队和集装箱堆场,报关部的同学要穿梭于报关和报检流程之中,商务部和财务部的同学则迅速对各项运输费用进行审核和开票…… 几个即将去一家货代公司实习的同学说,他们心里已经很有底,几乎货代公司每个岗位的工作,在学校的模拟公司里早已驾轻就熟了。 探索校企结合新模式 国际商务专业部主任敖老师介绍说,这是学校专为货运代理课程设置的一个模拟公司,一切教学设计与真正的货代公司的业务运作完全接轨,各部门的同学还要按教学要求,经常轮换岗位,学完了全部课程,也就等于熟悉了公司的工作流程和业务处理。 这个模拟公司的开办,还得到了上海一家较具规模的国有货代公司的大力支持。他们不仅每周派业务主管到校为同学们上课演示,且每天还会将公司最新处理完毕的业务单据、合同等提供给学生用于模拟训练。 初尝职教改革甜头的张云生校长欣喜地说,经过学校模拟公司训练的学生,出了校门就能很快适应求职的需要,也使得职校的办学与人才市场的需求贴得更紧密了。 在张校长的设想中,南湖职校现有的11个专业,将来都要组建成一个个模拟公司,让同学们到实战中学职业技能。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当你走进学校的教学大楼时,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公司”招牌:“旅游公司”、“礼仪公司”、“餐饮公司”、“航空票务公司”…… 本报记者 王蔚 评论 07092610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