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美丽足球
 第A18版:美丽足球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上海人家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上海地产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投资理财
 第A30版:股市分析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拔
 第B03版:生活之友·居家有道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调味金指
 第B11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吃遍中国
 第B13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商道传奇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上海地产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广告
 第B22版:上海地产
 第B23版:上海地产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广告
 第B26版:广告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广 告
 第B30版:上海地产
 第B31版:上海地产
 第B32版:上海地产
 第B33版:广告
 第B34版:广告
 第B35版:上海地产
 第B36版:专题
 第B37版:上海地产
 第B38版:广告
 第B39版:上海地产
第B09版: 好吃周刊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9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八样”随想

姚克明

  特约刊登

  作家谈吃

  文 / 姚克明 (《上海作家》主编)

  我和家人去老家周浦闲逛,在老街转角处见得一家门面装潢很有本地风格的饭店,名为“老八样”。

  进去探望,青砖铺地,摆着八仙桌,服务员身穿老蓝花布衣衫,我便有了兴致。拿过菜单,上有三鲜汤、葱烤鲫鱼、扣三丝、炒鳝糊、油爆虾、生煸草头,还有白斩鸡、白肚皮蛋、肉松和花生米拼盘等等。“老八样”,其实是个约数,上海本地人从前常吃的菜,何止八样?我粗粗算起祖母在四季时令或过年过节时常烧的菜,除了上述一些菜以外,还有腌笃鲜、八宝鸭、油焖笋、四鲜烤夫、地栗狮子头、露香瓜炖蛋、爆鱼、酱爆扁豆等等。

  点了三菜一汤,两个人开销不到一百元。花费不多,但吃出了味道,吃出了感情。说老实话,这几年不愁吃了,反而吃出愁了。亲朋好友聚餐,不是嘴馋而是嘴怕。怕影响健康,怕吃莫名其妙的新花样。现在各种饭店里的新海派菜弄得我这个老上海人一头雾水。有时候就自我解嘲为:新海派菜等于花样翻新、等于与时俱进、等于包罗万象。

  吃着吃着,忽然又想到,我的这种口味是不是保守了?我这个老上海人想吃“老八样”,换了我的下一代,换了新上海人,他们的感觉会怎样?难说!假如在市中心开家“老八样”饭店,生意会如何?难说!

  举个例子,从前上海人爱吃的生煎馒头、葱油饼、油墩子之类,不是被比萨饼、奶油蛋糕、肯德基挤垮了吗?再说,“老八样”不能同本帮菜画等号,只能说是其中的重要成员。本帮菜的传统地域概念,一般是指以前的南市、浦东一带。其实松江、青浦等地的一些著名菜肴并未算在内。所以说,本帮菜也不能和外延更大的海派菜画等号。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