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社区脑卒中预防与控制适宜技术”启动 医院与社区联动“一条龙”预防中风 马亚宁 |
本报讯 (记者 马亚宁)脑中风宜防,不易治。昨天,记者从上海科学院所属上海市脑血管病防治研究所获悉,该所参与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社区脑卒中预防与控制适宜技术研究”启动。一整套完整而科学的脑中风预防、治疗和康复方案,有望面向我国农村和城市社区推广。 中风预警全国推广 中风堪称我国人口“第一杀手”,分别居城市和农村人口死因的第一和第二位。上海中风发病率居全国平均水平,患者已达7万多例,每年新发2万例以上。发病存活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三留有各种残疾,四分之一会在5年内复发。 上海科研人员一直致力于捕捉中风来袭前的“蛛丝马迹”,试图破解脑中风“来无影,去根难”这一世界性医学难题。今年上半年,上海率先研制出的脑中风预警系统通过全国多中心研究验证,能为80%以上的潜在中风者提前“拉警报”(2007年3月14日本报曾作报道)。目前,该系统已在上海博爱医院,成功发布了对几百名患者的“中风预报”。 为在全国推广该系统,提早拦截中风“来袭”,今年,科技部主持立项“社区脑卒中(中风)预防与控制适宜技术研究”。2010年前,北京、上海和长沙等地展开大规模抽样测试,即基于“上海牌”中风预警技术,推出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新技术与干预管理规范、社区卒中早期识别及救助适宜技术,卒中患者社区和家庭简易康复技术。 防中风“一条龙”服务 在上海,“社区脑卒中预防与控制适宜技术研究”分别选定奉贤区和徐汇区的2.5万社区人口为样本人群。首先,利用中风预警系统“看穿”50岁以上居民的中风风险分值,将不及格者列为中风高危人群。针对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肥胖、中风家族史等各种中风危险因素,对症治病,并矫正抽烟、过量喝酒、过度紧张与疲劳,饮食高盐高脂等不良生活习惯。然后,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施药干预,预防中风。 若患者(发生)中风,医院将与社区联动,快速识别中风迹象,专辟中风绿色通道,尽早接诊救治,为脑中风患者争取宝贵时间——若中风6小时内溶栓,能明显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和致残病例;中风患者出院后,一系列康复方案将跟踪到家:待血压和心脏功能稳定,中外结合“康复操”会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神经功能。 “与欧美人相比,中国人动脉硬化,更易引发脑中风。”上海市脑血管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长黄久仪博士指出,“社区脑卒中预防与控制适宜技术研究”将找到最适合中国人身心特点的中风防治方案,从预防、救治到康复,提供“一条龙”式的社区“防风法”。 届时,我国社区高危人群的脑卒中发病率有望降低30%,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开展率提高40%,社区患者和家属脑卒中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60%,明显改善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各种不良生活行为。 【名词解释】 脑卒中:指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因血管堵塞导致的脑梗死和因血管破裂导致的脑出血,又称脑中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