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优化科技创新政策“一门式”服务 “窗口”内将添“立交桥”和“流程图” 董纯蕾 |
本报讯 (记者 董纯蕾)由政府科技创新政策注入第一针“强心针”而促成的科技创业故事,在申城过去不是童话,将来会更司空见惯。记者从昨天召开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工作会上获悉,今后本市将优化科技政策“一门式”服务,所有关于科技创新的政策,无论由哪个部门执行,都可以从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获得全面的资料和咨询服务。 优惠政策备受关注 去年初,我国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配套政策(又称“60条”),重点突出了财税、金融、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等关键环节。上海又结合地方特点,制定颁布了“36条”。据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36条”配套政策已制定发布实施细则28项。其中,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的政策,含金量较高、也最受各方关注。 专家开讲“点时点菜” 未来,科技创新政策将更亲近企业和科研院所。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位于北京东路科技京城的一门式服务窗口,将成为科技创新政策的“立交桥”,提供各类科技创新政策的资料。“53083333”24小时电话服务热线,承诺“天天有回应”;政府各相关部门设在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现场咨询,争取“周周有咨询”;深入各区县的科技政策宣讲专场,保证“月月有讲座”,不仅在成果转化网(www.hitec.net.cn)预告时间和地点,而且接受“点时点菜”,只要听讲人数超过30人,就可由转化服务中心组织专家上门开讲。 窗口服务快捷周到 各相关部门将全力配合,为一门式服务窗口提供各类流程、细则、申请表格等。市科委秘书长徐美华表示,设计出一份实用性强的“流程图”尤为重要。流程图上应标明享受政策的条件、所需提供材料、每一个步骤以及受理部门、地点、时间、办理时限、受理结果和责任人,甚至包括办事人员的姓名、电话、地址、邮箱等详细信息。凡不涉及隐私和商业秘密的都要向公众开放,方便公众查阅、操作。市科委还将鼓励发展市场化的中介咨询服务机构,为企业配备常年政策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