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为文化市场开了个好头,但愿这种“头羊效应”能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文化的灿烂阳光 国家大剧院理应为农民工演出 雷振岳 |
据报道,国家大剧院正式拉开试演出序幕,在首演场所——歌剧院,红色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登台亮相。大剧院建设者、来京务工者、搬迁居民成首批观众。 外来工和国家大剧院,农民工和芭蕾舞剧,两者之间的反差无疑是很大的,但这还是被国家大剧院成功对接了。这告诉我们,最优美的文化盛宴也要让农民工等弱势群体享受,笔者期望,这种“平民文化”、“穷人文化学”能够成为更多政府部门、文化团体的使命和责任。 遗憾的是,时下,虽然文化艺术发展了,更丰富多彩了,人才也辈出了,但某些文化现象却让人感到陌生。在市场化的进程中,某些著名歌星、影星和文化团体过分看重经济效益,把普通老百姓丢在了一边。当一张演出的门票要花掉普通劳动者半个月的工资时,对许多普通百姓来说,这样的演出实在是离自己太远了。如果文化艺术高高在上,艺术家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人,那么这样的文化艺术将最终失掉群众的情感支持。 据报道,国家大剧院设立了“廉价席位”,站票10—20元就可买到。这说明,投资巨大的国家大剧院在浮躁、投机的艺术文化市场中,没有随波逐流,既考虑到了普通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又满足了他们对艺术的向往。只有这种不拒绝平民百姓的剧院,才能彰显出国家大剧院的文化魅力。 有人会说,国家大剧院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他们让利于民有国家财政支撑。的确如此,但是,在其他场所进行的文艺演出,如果能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重视社会效益,并将票价适当降低,比如设置“廉价席位”等,也能实现文化上的公益性。社会的各行各业,都不能淡忘了体恤弱势群体这种起码的社会责任和操守,不能被欲望遮住了双眼,而看不到普通百姓的渴望。 国家大剧院为文化市场开了个好头,但愿这种“头羊效应”能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文化的灿烂阳光。 齐鲁晚报(雷振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