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美丽足球
 第A18版:美丽足球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上海人家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上海地产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投资理财
 第A30版:股市分析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拔
 第B03版:生活之友·居家有道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调味金指
 第B11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吃遍中国
 第B13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商道传奇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上海地产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广告
 第B22版:上海地产
 第B23版:上海地产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广告
 第B26版:广告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广 告
 第B30版:上海地产
 第B31版:上海地产
 第B32版:上海地产
 第B33版:广告
 第B34版:广告
 第B35版:上海地产
 第B36版:专题
 第B37版:上海地产
 第B38版:广告
 第B39版:上海地产
    
2007年9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是“重拾”传统文化,还是商业炒作?成都——
千人“拜月祈福”余波难平

高柱


  工人日报 今年中秋节前的一个夜晚,在四川成都市龙泉驿区博瑞花园酒店的草坪上,随着身着汉代服饰的主祭人悠长的“拜-兴-拜-兴-平身-再拜-礼成”呼喊,1300多名成都市民以传统方式拜月祈福。

  主办方称,组办这一活动,目的在于“重拾”中国古代“拜月祈福”的文化传统,但现场有观众却批评该项活动有些过于商业化,似乎有悖中秋文化的传统意义。有关专家指出,尽管一定的文化内容需要一定的形式来加以表现,但如果形式表现过于符号化,则将有可能使其本身的“文化内涵”被遮盖掉。

  9月22日22时,这个筹备已久的主题为“千人邀约,祝福奥运”的中秋拜月活动,如期在龙泉驿区的博瑞花园酒店举行。活动是分为祭月、颂月和拜月的主题晚会,除有舞台剧、歌舞、古乐演奏和歌曲串烧等节目助兴外,古时拜月及燃放孔明灯等传统文化习俗亦穿插其间。当晚,成都有1300多名市民慕名前来对月遥拜,为家人、朋友、国家和奥运祈福。为何举办此项大规模“拜月”活动?活动组委会一位负责人称:“在中国古代,特别是蜀汉时期,中秋节时除了吃月饼、团圆饭和赏月外,人们还要拜月祈福。但这一古老文化现象已在历史变迁中逐渐消失。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大规模的中秋拜月祈福活动,弘扬中国独特的习俗和文化现象。”他还说,动员那么多人来“拜月”,还有个目的就是为了能申报“吉尼斯纪录”。

  从重庆到成都来出差的王先生,是被朋友邀约去参加千人“拜月”活动的。事后,他对记者直言道:组织千人“拜月”活动完全没有必要,进到里面感觉似乎商业化味道浓了一点。特别是还打出申报“吉尼斯纪录”的口号,未免有些“哗众取宠”而显得过于功利性。在他看来,把活动的目的性说得那么离谱和直露,这有悖于中秋文化的传统意义。家住成都新南门的退休教师徐素琴同样认为,现在不少地方总是挖空心思、广找题材来“借古炒今”,而又没有在真正“借古”上狠下功夫,相反给人感觉追“今”的浮躁味过重,这实在不利于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真正继承和弘扬。

  “‘中秋’的核心价值在推崇‘团圆’与‘和谐’”。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家胡光伟研究员指出,倍加珍惜和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及习俗固然重要,但在其表现形式上千万不要出现太符号化,否则就有可能把传统文化和习俗的真正“精髓”和“内涵”给遮盖掉。           (高柱)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