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新都会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专版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美丽足球
 第A18版:美丽足球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节目舞台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文娱新闻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广告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论坛/书评
 第A35版:新民环球·聚焦
 第A36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7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8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39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40版:新民环球·什锦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19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3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4版:e生活·掌上天地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上海地产
 第B27版:上海地产
 第B28版:上海地产·资讯
 第B29版:上海地产
 第B30版:上海地产
 第B31版:广告
 第B32版:上海地产
 第B34版:广告
 第B35版:上海地产
 第B36版:上海地产
 第B37版:上海地产
 第B38版:上海地产
 第B39版:上海地产
 第B40版:上海地产
  
2007年9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给吴素秋修房

徐永存


  那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事了,那时我在房管所工作,管着这一带的胡同。

  那时,许多艺术家还在家赋闲,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吴素秋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因为每年有4次房屋安全检查,因此我每年就要4次到吴素秋先生家进行安检。当时吴素秋先生住在西单灵境胡同路西19号,姜铁林先生还健在。每次我到她家里,吴先生总笑脸相迎,跟着就朝屋里喊:“咳!姜头,来客啦,沏茶……”屋里也应声道:“是了您哪,吴头,哪位贵客呀?哦!徐师傅,里边请……”第一次去时我感到很纳闷,笑着问吴先生:“你俩怎么互相叫‘头’呢?真逗。”吴先生笑答:“他管着我啊!当然叫‘头’了。”姜先生接话说:“您评评理儿,我要是头儿,能喊我沏茶吗!”听了这话我们都笑了。

  为了检查房子的柱根是否糟朽,我建议吴先生把靠在墙角处的榻挪开。吴先生笑道:“徐师傅,您还真懂,好多都管我们家这榻叫床。”“您忘了,我是木匠啊。”我笑道。检查完后,“姜头”早已把茶沏好了。我赞许地说:“您这榻可真是好东西。”姜先生不无自豪地说:“您知道当初买这榻时多少钱啊?现大洋1000块!我买这所房子才1000块。它是一整根木头弯弯曲曲盘下来的。那木头长一点,盘一点,您说做这榻的人几辈子才能盘下来呀!干这行当的都是爷爷盘了孙子吃,一代代往下传。”“那您这大院1000块可是便宜。”“是啊!我这院儿是快解放才买的。那时候国民党兵败如山倒都往台湾跑,这院子是从一个国民党军长那里买的。当时人家要1500块现大洋,我还真没那么多,我倒不是想坑他,我的确只有1000块,他等不及就卖我了。”

  我们聊得正热闹,无意间,我看了一眼屋顶,发现在这两间房的客厅中央,包厢跨空柁的正中位置竖裂了一道口。我顿时聊兴全无,话锋一转问姜铁林:“我想打开这包厢柁看看。”因为打包厢柁不仅破坏了客厅美观,还会弄得满屋尘土,我看出他们不称意,连忙说:“看完了再用白灰抹好,您看怎么样?”一看我坚持要看,两人商量后才同意了。

  这一看不要紧,横跨整个屋顶的大柁横面已断开一半了,我不禁吓出一身冷汗!偌大的一架跨空柁要是断了,后果只能是房倒屋塌。我没声张,赶紧从衣兜儿里拿出钱,请吴先生帮我到街上去买盒烟。把吴先生支走后,我让姜铁林上去看了看,待他下了梯子就说:“徐师傅,没断下来,真悬哪!徐师傅,该怎么办,我全听您的。”我立马叫来两位师傅,临时用一根很粗的柱子顶在客厅正中央的大柁下。支顶好之后,我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买烟回来的吴素秋先生听“姜头”讲了后,对我说:“好悬哪。徐师傅,现在我才明白你为什么让我帮您买烟了。”

  吴素秋先生早在解放前就是一位很有名气的角儿,说起十三妹,老戏迷们都首推吴素秋。“文化大革命”使她家的私宅成了大杂院,可他们和邻居们的关系都很融洽。尽管我和他们两口子都很熟了,但没听吴先生唱过,那时也不允许她唱戏。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北京,中央派解放军帮助老百姓修房子。为了感谢解放军对人民群众的帮助,在街道居委会组织下,专门为抗震救灾的解放军在灵境胡同花园大院举办了一场晚会。只此一次,我亲耳聆听了吴先生演唱了一曲“革命样板戏”,是《红灯记》里李铁梅唱的“听罢奶奶说红灯……”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