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法治视窗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节日文娱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美丽足球
 第A21版: 广 告
 第A22版:读者之声
 第A23版: 广 告
 第A24版:目 击
 第A26版:深度报道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上海人家
 第A29版: 广 告
 第A30版: 广 告
 第A31版:职场方圆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证券·沪市月报
 第B06版:证券·深市月报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 载
 第B10版:阅 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 · 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 · 典藏鉴赏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 · 建筑物语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上海地产
 第B23版:上海地产
 第B24版:上海地产
 第B25版:广告
 第B26版:广告
 第B27版:上海地产
 第B28版:广告
 第B29版:上海地产
 第B30版:上海地产
 第B31版:上海地产
 第B32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 国家艺术杂志 · 典藏鉴赏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9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雪岗渡关图》

张德宁


  ◆张德宁

  马琬,元末明初画家。字文壁,号鲁钝生、灌园人。出生秦淮(今江苏南京),元末客居松江(今属上海市)。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被召进京,出任抚州知府。生卒年不详,少年时曾就学于大文人扬维桢,扬极推重他的画,因此名望甚高,“三吴人以重金购之”。他工诗文、书法,善画山水,笔墨清润,构图密茂,时有“三绝”之誉。史载他山水师董源、巨然,然而从他传世的画看,似乎更多地受了黄公望的影响。

  《雪岗渡关图》绢本,纵125.4厘米,横57.2厘米,墨笔。用水墨烘染的方法展现了崇山的雪景。在唐代流行以“洒粉法”弹落密集的白点,以示正在下雪,而王维崇尚“水墨渲淡”,其《雪溪图》已经采用水墨烘染法留下绢的本色(或称“留白”)以示雪,但似乎也有遗憾,因为实难表达正在飘洒的雪花,实难分辨是雪后还是下雪时,只能笼统地冠以“雪图”了。《雪岗渡关图》也就是采用水墨烘染,在山石之上部及屋顶留白以示积雪,而树木之顶端则并无留白,可能是顾及树木整体的美感,但是,观者依然一看就能明白是雪图。这种并非完全写实的方式,也许正是中国画尚意的一种魅力吧。

  图中层峦叠嶂,有苍松、寒林、屋宇、城关、流泉、行人点缀其间,构图繁复,场景宏大,犹是北宋全景山水之格局,但勾皴非常简括,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黄公望的《天池石壁图》及《九峰雪霁图》的影响。宋画尚写实,而元画渐趋写意。宋画追求完美,着眼于绘画技术的深化,无论勾、皴、擦、点、染,都不遗余力。而元画渐趋简练。元四家中,唯王蒙依然不遗余力地追求完美,但物象渐趋写意、抽象;倪瓒之构图、笔墨皆趋简括,但场景不大;黄公望则勾、皴简练,而构图则不厌其弘大、繁复。马琬显然受了黄公望的极大影响,构图谨严,布置精致,勾皴简括,笔墨浑厚。虽然后人认为他的画缺乏新意,但他在墨色渲染上颇有心得,此图用淡墨层层积染,墨气浓郁、润泽,显得山体质感凝重,前后层次分明,极具立体感。图中自题:“雪岗渡关  文壁为彦明作”。而他有落款作于至正九年(1349)的风格相近的《乔岫幽居图》传世,那么当是同期所作。

  这种构图繁复而勾皴简括的画风,显然很适合后代文人画家的绘画理念。黄公望在明代渐受追捧,至明末董其昌在其画论中就明确将黄公望列为“元四家”之首,树作文人画的楷模,影响了此后将近三百年的绘画史。清初的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都是此画风热忱的追随者。而马琬无愧为这一潮流先行之弄潮儿,四王的画中时见他的痕迹。他的同门师友贝琼有诗怀念他:“长忆清溪马文壁,能诗能画最风流。酒酣落笔皆天趣,剪断巴江万里秋。”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