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法治视窗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节日文娱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美丽足球
 第A21版: 广 告
 第A22版:读者之声
 第A23版: 广 告
 第A24版:目 击
 第A26版:深度报道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上海人家
 第A29版: 广 告
 第A30版: 广 告
 第A31版:职场方圆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证券·沪市月报
 第B06版:证券·深市月报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 载
 第B10版:阅 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 · 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 · 典藏鉴赏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 · 建筑物语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上海地产
 第B23版:上海地产
 第B24版:上海地产
 第B25版:广告
 第B26版:广告
 第B27版:上海地产
 第B28版:广告
 第B29版:上海地产
 第B30版:上海地产
 第B31版:上海地产
 第B32版:上海地产
  
2007年9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老妈玩转巴黎

蛐 蛐


  中国人说入乡随俗,如果有人向我抱怨法国人的英语烂,我会跟他说说,人家外国话讲不来的一位中国老妈,是如何自己兜转巴黎的。

  我好朋友的老妈前阵子刚去巴黎,因为朋友很忙,常常没空陪她。老妈体谅女儿,一点也不介意,说自己在哪儿都能和人打成一片的,没事可以一个人出去兜兜,绝对没问题。

  “可是您一句法语也不会说啊。”朋友提醒道。

  “这倒是……”她老妈想了想,掏出个小本来:“要不你教我几句常用的吧。”

  经过一番死记硬背,临时抱佛脚之后,老妈就出发自己上街了。说实话,还真叫人担心呐。巴黎毕竟不是小城市,地铁线路密如蜘蛛网,各色人种闲杂,别说是她了,就是个会说三脚猫法语的小年轻,假如初来乍到,东南西北也不是轻易就能分得清的。

  好朋友因为担心,时不时地会发个短信过去:“妈,您在哪里呢?”或者:“妈,您在干嘛呢?”

  回复有时是:“在地铁里帮人买票呐。”有时是:“在咖啡馆里吃饭呐。”

  把我朋友给惊讶的!要知道,不会法语或者英语的话,在巴黎买地铁票实在是件麻烦事,售票员可没功夫等你把语言练利索,直接就服务下一位了。自动售票机复杂着呢,是个新玩意,连巴黎人都害怕操作它;下法国馆子的难度更别提了,要不人家西方人能以会用法语点菜而沾沾自喜吗?

  好了,等到天色渐暗,老妈终于意犹未尽地回来了。大家都很好奇,她到底自己上哪儿去白相了?

  老妈相当得意,说巴黎哪里有你们形容得那么复杂?

  原来,她一进地铁站,就把“我要买十张联票”这句话给忘了,那不能怪她,实在是太拗口了;但老妈急中生智,想起“十”的法语是“递死”,可不,连递十张票出来,能把人给递得半死呀。于是她冲售票员一笑:“递死!”对方立马就明白了,二话不多说,票买好了。

  这时旁边站了位外国兄弟,举着钱欲言又止,望着老妈的票万般艳羡。老妈马上帮他冲窗口里说了句:“递死!”嘿,外国兄弟也买上了票。

  说到下馆子,老妈翻开自己用中文字学习法国话的小本儿,详细介绍了经验。落座之后,先问候招待员:“蝈虻踏烂糊。”这是非常正式的问候,记住,得用标准的上海话发音;然后点巴黎人最常要的煎蛋三明治:“烤客麦蛋。”最后招呼买单:“阿弟凶!”有道理,服务员小弟来收账,心里的确怕怕啊!

  大家对老妈的景仰正如滔滔江水,谁知她还有更高的招儿呢。她说自己一点也不担心走丢了,窍门是得带张地图,在上面把要去的地方都圈出来,遇到一个人就指着地图上的某处问:“悟?”翻成中文是“在哪儿?”果真那些老外被她这么一问,都给镇住了,然后叽里呱啦地说了一堆怎么走再怎么走。老妈一句没听懂,但不慌不忙,只要顺着他们指的大致方向走,遇见下个路人,继续问:“悟?”总能最后找对地方。以此类推,等到要回家时,把住址掏出来,一路“悟”着就到家了。

  不过老妈对法语也有怨言,比如他们熟人间问好就挺不像腔的,念起来不是“笨猪”就是“傻驴”;还有,女儿嫁给了法国人,亲戚多,那些法国名可真是难记。翻开她的小本儿,写着:亲家弟弟叫“房客”,亲家儿媳妇叫“细细哩”,亲家公叫“强抱锣”,亲家老外婆叫“买米”……

  门铃一响,老妈迎出去,礼仪相当周全,先是四个法国大KISS,然后开始寒暄:“笨猪,傻哇?……”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