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妈玩转巴黎 蛐 蛐 |
中国人说入乡随俗,如果有人向我抱怨法国人的英语烂,我会跟他说说,人家外国话讲不来的一位中国老妈,是如何自己兜转巴黎的。 我好朋友的老妈前阵子刚去巴黎,因为朋友很忙,常常没空陪她。老妈体谅女儿,一点也不介意,说自己在哪儿都能和人打成一片的,没事可以一个人出去兜兜,绝对没问题。 “可是您一句法语也不会说啊。”朋友提醒道。 “这倒是……”她老妈想了想,掏出个小本来:“要不你教我几句常用的吧。” 经过一番死记硬背,临时抱佛脚之后,老妈就出发自己上街了。说实话,还真叫人担心呐。巴黎毕竟不是小城市,地铁线路密如蜘蛛网,各色人种闲杂,别说是她了,就是个会说三脚猫法语的小年轻,假如初来乍到,东南西北也不是轻易就能分得清的。 好朋友因为担心,时不时地会发个短信过去:“妈,您在哪里呢?”或者:“妈,您在干嘛呢?” 回复有时是:“在地铁里帮人买票呐。”有时是:“在咖啡馆里吃饭呐。” 把我朋友给惊讶的!要知道,不会法语或者英语的话,在巴黎买地铁票实在是件麻烦事,售票员可没功夫等你把语言练利索,直接就服务下一位了。自动售票机复杂着呢,是个新玩意,连巴黎人都害怕操作它;下法国馆子的难度更别提了,要不人家西方人能以会用法语点菜而沾沾自喜吗? 好了,等到天色渐暗,老妈终于意犹未尽地回来了。大家都很好奇,她到底自己上哪儿去白相了? 老妈相当得意,说巴黎哪里有你们形容得那么复杂? 原来,她一进地铁站,就把“我要买十张联票”这句话给忘了,那不能怪她,实在是太拗口了;但老妈急中生智,想起“十”的法语是“递死”,可不,连递十张票出来,能把人给递得半死呀。于是她冲售票员一笑:“递死!”对方立马就明白了,二话不多说,票买好了。 这时旁边站了位外国兄弟,举着钱欲言又止,望着老妈的票万般艳羡。老妈马上帮他冲窗口里说了句:“递死!”嘿,外国兄弟也买上了票。 说到下馆子,老妈翻开自己用中文字学习法国话的小本儿,详细介绍了经验。落座之后,先问候招待员:“蝈虻踏烂糊。”这是非常正式的问候,记住,得用标准的上海话发音;然后点巴黎人最常要的煎蛋三明治:“烤客麦蛋。”最后招呼买单:“阿弟凶!”有道理,服务员小弟来收账,心里的确怕怕啊! 大家对老妈的景仰正如滔滔江水,谁知她还有更高的招儿呢。她说自己一点也不担心走丢了,窍门是得带张地图,在上面把要去的地方都圈出来,遇到一个人就指着地图上的某处问:“悟?”翻成中文是“在哪儿?”果真那些老外被她这么一问,都给镇住了,然后叽里呱啦地说了一堆怎么走再怎么走。老妈一句没听懂,但不慌不忙,只要顺着他们指的大致方向走,遇见下个路人,继续问:“悟?”总能最后找对地方。以此类推,等到要回家时,把住址掏出来,一路“悟”着就到家了。 不过老妈对法语也有怨言,比如他们熟人间问好就挺不像腔的,念起来不是“笨猪”就是“傻驴”;还有,女儿嫁给了法国人,亲戚多,那些法国名可真是难记。翻开她的小本儿,写着:亲家弟弟叫“房客”,亲家儿媳妇叫“细细哩”,亲家公叫“强抱锣”,亲家老外婆叫“买米”…… 门铃一响,老妈迎出去,礼仪相当周全,先是四个法国大KISS,然后开始寒暄:“笨猪,傻哇?……” |